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具指標性意義的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消息所引發的效應正在全球各地蔓延開來,東亞地區亦不例外。此效應一方面帶動了各地社會對同性婚姻議題的討論,另一方面則刺激了各地同性婚姻平權運動的興起。
其中,在兩岸三地乃至東亞地區在「同婚」議題上扮演先鋒角色的,並非亞洲第一個先進國家日本,也非曾經是自由度最高的前英國殖民地香港,而是「傳統中華文化保存得最好」的台灣。
美國的消息一傳到台灣,衆多臉書(facebook)名人和網友隨即換上彩虹底色的頭像表達支持的態度,其中不乏異性戀者。此一社會風潮也吹襲政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肯定美國聯邦法院的判決,稱「彰顯了平等與人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也表示對此議題「保持樂觀開放態度」,兩人還各自在臉書以「equality」(平等)、「支持所有相愛的人」作進一步表態。總統候選人齊聲表達對「同婚」的支持,在東亞地區絕無僅有。
台灣社會在同志人權方面之所以走得較快,與1990年代的民主化浪潮息息相關。20多年前的政治民主化與社會自由化,帶動過去一直受壓抑的弱勢族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平權運動」,這些弱勢族群包括原住民、客家、女性勞工等團體,當然也包括同志群體。
民主化浪潮 帶動掀起「平權運動」
1996年,台灣同志平權運動先驅許佑生與其伴侶於台北舉行了台灣首場同性婚禮,刺激了社會對同性婚姻權利議題的關注,一些對同志的歧視言行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批評的對象。與此同時,部分政治人物也開始展示對同志平權運動的開放態度,馬英九在擔任市長期間也多次出席一年一度的「同玩節」。
不過,當同志平權議題提升到用法律來保障同性婚姻權利的階段時,就無可避免地迎來傾向維持傳統家庭觀念保守勢力的頑強抵抗。
2006年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首次在立法院提出《同性婚姻法》草案,然而無法通過一讀程序,胎死腹中。直到2013年10月8日,由「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費時兩年起草的《多元家庭民法修正草案》送進立法院後才有所進展。該草案包括三部分,即「婚姻平權」、「伴侶制度」、「家屬制度」。其中第一部分的「婚姻平權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民法親屬、繼承篇部分條文修正案」於同月25日終於獲得立院一讀通過,並交由院內司法法制委員會審議。
然而,該草案消息傳開後也隨即引發社會反「同婚」團體的反彈。早在9月,「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即在立法院開記者會,宣布連署反對「同性婚姻」及「多元成家」草案。時至11月,「下一代幸福聯盟」於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為下一代幸福讚出來」的集會活動,誓言捍衛「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與家庭價值。
不過,近年來承認「同婚」的國家如雨後春筍迅速增多,為台灣同志平權運動注入了新的動力。
今年2月28日,蔡英文、前副總統呂秀蓮、台北市長柯文哲、律師顧立雄等人出席「228 共生音樂節」,在現場由「伴侶盟」所設的「寄明信片到立院訴求婚姻平權」攤位上,簽名表示贊同將「婚姻平權」法案排進立法院議程。
「伴侶盟」發起千人「婚姻平權」遊行
時至5月20日,由民進黨籍的陳菊擔任市長的高雄市開放同志伴侶在戶政資訊系統加註「同志伴侶」的註記,而由無黨籍的柯文哲擔任市長的台北市亦於6月17日開始受理「同志伴侶」的註記。註記者只要簽署了「個人資料查詢同意書」,未來需動手術時,其伴侶就可以簽署手術同意書。儘管該措施並不具《民法》之法律效力,然而在直轄市層級開放同志伴侶登記,既開創了東亞地區之先河,也為日後台灣「同性婚姻」法案在立法院的通過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由於本屆立法委員任期將於明年屆滿,所有未能完成三讀的法案均告失效,在受到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消息的刺激後,「伴侶盟」於本月11日在台北市中心發起了一場多達數千人規模的「婚姻平權」遊行,目的正是希望藉此次聲勢對「同婚」立法帶來新的推動力量。
誠然,在「同婚」議題上台灣是走快了一步,不過受台灣及世界同志平權運動的刺激,東亞其他國家及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進展。在日本,今年4月起,東京都涉谷區也開始實施參照國外「民事結合」(civil union),即等同承認婚姻關係的「伴侶條例」;在香港,同志組織「大愛同盟」目前也在繼續推動訂立反歧視條例,及宣傳有關同志平權及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信息;在中國大陸,儘管屢戰屢敗,著名社會學李銀河教授多年來不懈地向中國政協提交了作為婚姻法修正案的《中國同性婚姻提案》。
「婚姻平權」議題往前一步的契機
2013年4月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公開的調查,顯示52.5%的受訪者認為同性戀者應該享有結婚權利,反對者的比例為30.1%;而由台灣民主基金會於2014年12月公布的調查結果,則有54%支持,其中20至29歲的民眾中,高達84.1%表示支持。
如今,台灣「同婚」法案要在立法院通過還差「臨門一腳」,這也將是台灣邁向真正「平等」與「多元」社會的「臨門一腳」。儘管何時成功無法斷定,然而過去在民主發展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領航地位的台灣,結合明年初可能再度「變天」的總統選舉和立法院選舉,將獲得在「婚姻平權」議題上往前更進一步的契機,而這一步也必能為台灣成為東亞第一個承認「同婚」的社會創造更接近成功的條件。
林泉忠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ohn.lim.3154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其中,在兩岸三地乃至東亞地區在「同婚」議題上扮演先鋒角色的,並非亞洲第一個先進國家日本,也非曾經是自由度最高的前英國殖民地香港,而是「傳統中華文化保存得最好」的台灣。
美國的消息一傳到台灣,衆多臉書(facebook)名人和網友隨即換上彩虹底色的頭像表達支持的態度,其中不乏異性戀者。此一社會風潮也吹襲政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肯定美國聯邦法院的判決,稱「彰顯了平等與人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也表示對此議題「保持樂觀開放態度」,兩人還各自在臉書以「equality」(平等)、「支持所有相愛的人」作進一步表態。總統候選人齊聲表達對「同婚」的支持,在東亞地區絕無僅有。
台灣社會在同志人權方面之所以走得較快,與1990年代的民主化浪潮息息相關。20多年前的政治民主化與社會自由化,帶動過去一直受壓抑的弱勢族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平權運動」,這些弱勢族群包括原住民、客家、女性勞工等團體,當然也包括同志群體。
民主化浪潮 帶動掀起「平權運動」
1996年,台灣同志平權運動先驅許佑生與其伴侶於台北舉行了台灣首場同性婚禮,刺激了社會對同性婚姻權利議題的關注,一些對同志的歧視言行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批評的對象。與此同時,部分政治人物也開始展示對同志平權運動的開放態度,馬英九在擔任市長期間也多次出席一年一度的「同玩節」。
不過,當同志平權議題提升到用法律來保障同性婚姻權利的階段時,就無可避免地迎來傾向維持傳統家庭觀念保守勢力的頑強抵抗。
2006年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首次在立法院提出《同性婚姻法》草案,然而無法通過一讀程序,胎死腹中。直到2013年10月8日,由「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費時兩年起草的《多元家庭民法修正草案》送進立法院後才有所進展。該草案包括三部分,即「婚姻平權」、「伴侶制度」、「家屬制度」。其中第一部分的「婚姻平權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民法親屬、繼承篇部分條文修正案」於同月25日終於獲得立院一讀通過,並交由院內司法法制委員會審議。
然而,該草案消息傳開後也隨即引發社會反「同婚」團體的反彈。早在9月,「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即在立法院開記者會,宣布連署反對「同性婚姻」及「多元成家」草案。時至11月,「下一代幸福聯盟」於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為下一代幸福讚出來」的集會活動,誓言捍衛「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與家庭價值。
不過,近年來承認「同婚」的國家如雨後春筍迅速增多,為台灣同志平權運動注入了新的動力。
今年2月28日,蔡英文、前副總統呂秀蓮、台北市長柯文哲、律師顧立雄等人出席「228 共生音樂節」,在現場由「伴侶盟」所設的「寄明信片到立院訴求婚姻平權」攤位上,簽名表示贊同將「婚姻平權」法案排進立法院議程。
「伴侶盟」發起千人「婚姻平權」遊行
時至5月20日,由民進黨籍的陳菊擔任市長的高雄市開放同志伴侶在戶政資訊系統加註「同志伴侶」的註記,而由無黨籍的柯文哲擔任市長的台北市亦於6月17日開始受理「同志伴侶」的註記。註記者只要簽署了「個人資料查詢同意書」,未來需動手術時,其伴侶就可以簽署手術同意書。儘管該措施並不具《民法》之法律效力,然而在直轄市層級開放同志伴侶登記,既開創了東亞地區之先河,也為日後台灣「同性婚姻」法案在立法院的通過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由於本屆立法委員任期將於明年屆滿,所有未能完成三讀的法案均告失效,在受到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消息的刺激後,「伴侶盟」於本月11日在台北市中心發起了一場多達數千人規模的「婚姻平權」遊行,目的正是希望藉此次聲勢對「同婚」立法帶來新的推動力量。
誠然,在「同婚」議題上台灣是走快了一步,不過受台灣及世界同志平權運動的刺激,東亞其他國家及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進展。在日本,今年4月起,東京都涉谷區也開始實施參照國外「民事結合」(civil union),即等同承認婚姻關係的「伴侶條例」;在香港,同志組織「大愛同盟」目前也在繼續推動訂立反歧視條例,及宣傳有關同志平權及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信息;在中國大陸,儘管屢戰屢敗,著名社會學李銀河教授多年來不懈地向中國政協提交了作為婚姻法修正案的《中國同性婚姻提案》。
「婚姻平權」議題往前一步的契機
2013年4月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公開的調查,顯示52.5%的受訪者認為同性戀者應該享有結婚權利,反對者的比例為30.1%;而由台灣民主基金會於2014年12月公布的調查結果,則有54%支持,其中20至29歲的民眾中,高達84.1%表示支持。
如今,台灣「同婚」法案要在立法院通過還差「臨門一腳」,這也將是台灣邁向真正「平等」與「多元」社會的「臨門一腳」。儘管何時成功無法斷定,然而過去在民主發展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領航地位的台灣,結合明年初可能再度「變天」的總統選舉和立法院選舉,將獲得在「婚姻平權」議題上往前更進一步的契機,而這一步也必能為台灣成為東亞第一個承認「同婚」的社會創造更接近成功的條件。
林泉忠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ohn.lim.3154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