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P2P貸款發展迅速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5日 06:35
2015年07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兩年P2P(Peer-to-Peer)貸款的發展非常迅速,港股中國平安(2318)旗下的陸金所及綠地香港(0337)旗下的綠地金服也有參與。雖然該領域愈來愈受關注,但坊間少有比較有系統及詳細的報告去分析內地P2P貸款的最新發展,美林上個月的一份詳細報告應該可以為讀者加深認識。


貸款餘額規模超美英

內地P2P貸款的發展非常迅速,貸款餘額從2013年底的270億元(人民幣•下同),暴升至今年5月底的1930億元,不夠兩年翻了6倍之多。內地P2P貸款餘額的規模,已經遠超鼻祖美國及英國的水平了。雖然如此,但內地P2P貸款的規模相對於總貸款93萬億元來說,只有0.2%,仍然微不足道。但如果未來的增長能保持2013年底至今年5月每個月的複合增長12%來推算,美林預測內地P2P貸款餘額規模明年底能達到1.5萬億至2萬億之多,約為於總貸款的2%。


逾2000平台 機構投資者趨增

內地P2P貸款市場非常分散,總共有超過2000個平台。最大的為紅嶺及陸金所,市佔率分別各為約7%。首十大市佔率約為34%。第11家至30家佔率約為14%,第31至100家佔率約為15%。P2P平台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於個人投資者,人均投資額為5萬元。雖然機構投資者比例比較少,但有上升的趨勢。


人均貸款規模方面為人民幣20萬至25萬元,但不同平台的規模差別可以很大。以最大10家平台為例,60%的貸款是人均貸款額少於10萬元的。但第11至100家平台的數據是,人均貸款額少於10萬元只佔總貸款的10%,貸款額介乎10萬至50萬元的亦只佔總貸款的26%。可以看到,大平台的對象真的是針對小規模的個人貸款,但大部分平台的對像其實已經是小企業的;前者真的是銀行滿足不了的微小貸款,但後者要找高利率的P2P平台借大額貸款,或反映他們是在銀行借不到平錢的「次級」借款人了(Subprime)。


下回再續。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一、三、五刊出

[股飈 飈升股部落]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