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糾纏12年 伊朗限核協議達成 德黑蘭換西方撤制裁 以色列轟「歷史錯誤」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5日 06:35
2015年07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糾纏近12年的伊朗核問題談判終於取得成果。伊朗與「P5+1」(安理會常任5個理事國加德國)代表在維也納密集談判3周後,昨日宣布達成全面協議。伊朗將大幅限制濃縮鈾提煉比例和庫存上限,並停止部分核設施運作,換取西方解除制裁。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伊朗總統魯哈尼皆盛讚協議,但以色列狠批這是「歷史性錯誤」。美國共和黨人亦群起攻訐華府讓步過多,但奧巴馬表明會不惜動用否決權阻止國會破壞協議。


IAEA將派員考察敏感設施

伊朗與「P5+1」此輪談判歷時近兩年。達成協議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天野之彌與伊朗政府代表簽署路線圖。天野指路線圖容許IAEA本年底前在伊朗合作下評估其核計劃的「潛在軍事面向」(PMD),並對德黑蘭未來10年核活動定下強硬限制指標,以及派員到包括帕爾欽(Parchin)軍事基地等敏感設施考察。協議規定伊朗有權反對調查員進入,但多邊仲裁機構可以駁回。


聯合國安理會預計本月底批准這份協議,90日後生效。若伊朗執行協議要求,西方對其經濟制裁可望解封,屆時伊朗可重新動用迄今被凍結的逾千億美元海外資產。不過針對伊朗的軍事制裁仍然存在,武器付運及彈道導彈技術轉讓的禁令會分別多維持最少5年和8年。針對外界對伊朗反口的憂慮,路透社引述外交消息稱,伊朗接受了「突然恢復」(snapback)制裁的條款,一旦違反規定,西方可在65日內重新恢復原有制裁。


違規可「突然恢復」原有制裁

參與談判的伊朗外長扎里夫形容協議是「歷史時刻」,總統魯哈尼則形容協議證明「具建設性的參與有用」,他強調伊朗無意發展核武。美國總統奧巴馬則形容協議提供了美伊關係往「新方向」前進的契機。中國外長王毅指協議最重要成果是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稱克宮會「做一切力所能及之事」確保協議順利運作。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透露,伊朗被要求送出國的低度濃縮鈾,目的地之一是俄羅斯。


與伊朗敵對的以色列在達成協達的消息傳出後立即表達不滿,總理內塔尼亞胡隨後指它是「歷史性的壞錯誤」,在各項阻止伊朗取得核武的範疇都作了影響深遠的退讓,他又指伊朗如同極端武裝組織「伊斯蘭國」(ISIS),當得到「數以千億美元計的資金注入」後,將在中東和世界大肆侵略。


共和黨轟奧巴馬過分讓步

以色列政府或指望與其關係較好的美國國會阻撓落實協議。多名美國共和黨要員昨日紛紛質疑奧巴馬向伊朗過分讓步,眾議院議長博納批評協議給予伊朗「時間和空間」達成製造核武的臨界點,甚至可能觸發世界核武競賽,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則指摘新協議延續此前中期方案的錯誤元素。


美國國會有60日時間審核協議內容,奧巴馬已表明,即使國會拒批准協議,自己也會動用否決權。國會若要再推翻奧巴馬的否決,需獲2/3議員支持,意味需要民主黨部分成員倒戈,故成事機會甚微。視伊朗為地緣政治對手的沙特不滿華府與伊朗在核問題上走近,但其盟友阿聯酋有官員稱協議或可為區內帶來希望,呼籲伊朗停止干預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地的內部事務。


(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