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改落幕,政府表明在餘下任期內不會重啟政改諮詢,群眾對「重啟政改」,甚至「梁振英下台」的熱忱遠不比往年爭取公民提名和真普選,動員能力跌至近年新低。在大眾的政治議程上,政改運動稍稍歇息,關於香港前程以及其他社會議題則會在未來擔當重要角色。
民意不被吸納
諮詢機關成為權貴喉舌
一直以來,香港的管治都不善於吸納民意,只採納法定機構或諮詢委員會的內部意見。在東北發展的爭議上,城規會在公眾諮詢期間收到4萬多份申述書,逾九成反對該項規劃,卻依然「霸王硬上弓」,照推不誤。就着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的爭議,環境署亦收到超過兩萬多份批評環評報告的意見書,最後政府亦以繞過立法會撥款的手段推行三跑工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政府行事作風向來不以全港市民利益為依歸,硬推大白象工程的原因,諸如加速中港融合、官商勾結等,俱是民間所推測,又合邏輯的想法。政府在缺乏認受性、拒絕採納民間意見之際,如何在建立機制,確立民意,從而向政府施壓,這是未來公民社會必須思考的問題。
公投運動 必不可免
當今民主國家,大多都具有「公投法」,讓民間就着富爭議性議題作公投,以確立並執行民意。試想想,假若我們以公投決定這些動用政府庫房逾千百億的議題的立場,政府能硬推嗎?面對不願採納民意的政府,我們需要嘗試在體制內推動變革,尋找在體制內向政府施壓的可能性。
現時《基本法》並無相關法案,但我們可以從基本法草案一窺「公投」的蹤影。按李柱銘先生所憶及,公投的概念,可追溯至1989年2月通過的《基本法(草案)》(第二稿)。這個草稿列明必須通過「全體選民投票」(公投),才能決定第4屆特首及第5屆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在六四後最終通過的基本法則刪除有關機制。由此可見,中共曾在基本法起草時接納港人公投自決前程(立法會及行政長官選舉辦法),在六四後因惶恐香港成「顛覆基地」,本質上對港人不信任,從而修改草案,刪去公投機制。
面對施政時拒絕吸收民意、香港前程未卜之際,推行「公投運動」,或許是香港未來政治議程上可取之處。梁國雄議員曾在2011年倡議訂立「全民公投法」,惟當時香港前途問題不在大眾視野內,民怨又不及傘運後高漲,此舉不獲民間議論及推動。假如現時泛民議員能夠齊心一致,在立法會提出相關動議,以行動支持港人自決前程的願景,將公投法放置體制內討論,必定能夠激起下一波憲制討論以及議定未來政制討論議程。
作者是學聯秘書長
民意不被吸納
諮詢機關成為權貴喉舌
一直以來,香港的管治都不善於吸納民意,只採納法定機構或諮詢委員會的內部意見。在東北發展的爭議上,城規會在公眾諮詢期間收到4萬多份申述書,逾九成反對該項規劃,卻依然「霸王硬上弓」,照推不誤。就着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的爭議,環境署亦收到超過兩萬多份批評環評報告的意見書,最後政府亦以繞過立法會撥款的手段推行三跑工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政府行事作風向來不以全港市民利益為依歸,硬推大白象工程的原因,諸如加速中港融合、官商勾結等,俱是民間所推測,又合邏輯的想法。政府在缺乏認受性、拒絕採納民間意見之際,如何在建立機制,確立民意,從而向政府施壓,這是未來公民社會必須思考的問題。
公投運動 必不可免
當今民主國家,大多都具有「公投法」,讓民間就着富爭議性議題作公投,以確立並執行民意。試想想,假若我們以公投決定這些動用政府庫房逾千百億的議題的立場,政府能硬推嗎?面對不願採納民意的政府,我們需要嘗試在體制內推動變革,尋找在體制內向政府施壓的可能性。
現時《基本法》並無相關法案,但我們可以從基本法草案一窺「公投」的蹤影。按李柱銘先生所憶及,公投的概念,可追溯至1989年2月通過的《基本法(草案)》(第二稿)。這個草稿列明必須通過「全體選民投票」(公投),才能決定第4屆特首及第5屆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在六四後最終通過的基本法則刪除有關機制。由此可見,中共曾在基本法起草時接納港人公投自決前程(立法會及行政長官選舉辦法),在六四後因惶恐香港成「顛覆基地」,本質上對港人不信任,從而修改草案,刪去公投機制。
面對施政時拒絕吸收民意、香港前程未卜之際,推行「公投運動」,或許是香港未來政治議程上可取之處。梁國雄議員曾在2011年倡議訂立「全民公投法」,惟當時香港前途問題不在大眾視野內,民怨又不及傘運後高漲,此舉不獲民間議論及推動。假如現時泛民議員能夠齊心一致,在立法會提出相關動議,以行動支持港人自決前程的願景,將公投法放置體制內討論,必定能夠激起下一波憲制討論以及議定未來政制討論議程。
作者是學聯秘書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