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一宗涉及樓宇維修工程的圍標與貪污案件,弄得全城議論紛紛,小業主都擔心自己的屋苑會淪為不法之徒的目標。業主對大廈維修工程失去信心,一些法團在未能掌握實際狀况下,紛紛叫停早已深入討論及籌備的維修工程,足見業主的憂慮已影響到正常樓宇維修工作。一旦情况持續惡化,定必損害樓宇的安全和價值,對業主百害而無一利。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作為專業物業管理從業員的組織,深明業主現時所面對的難題,也就是如何推展正常的維修工程,同時避免成為不法之徒的目標。要杜絕維修工程的圍標情况,必須從根源着手;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專業的工程監督或顧問及承判商的數目,引入良性競爭,藉以加強監管工程承建商的資格和質素,方能重建業主對樓宇維修的信心。
雖然政府已表明,無意就樓宇維修成立獨立監管局或委員會,但本會認為,屋宇署應仿效機電工程署針對升降機維修保養承建商的規管,改革現時維修工程承建商的發牌制度,提高承建商的專業資格,並且制定客觀、具透明度的表現評分制度,加強規管工程承建商的質素。
樓宇維修工程有別於其他專門的建築工程,承建商只需要註冊成為「註冊一般建築承建商(Registered General Building Contractors)」,便可以承接不同類型的維修項目。然而,樓宇維修工程的地盤同時是居民生活的地方,施工時既要減低對居民的影響,同時要確保工程進度不受影響,所需要的經驗及複雜程度不亞於其他專業工程。改革工程承建商發牌制度,能夠有效提升工程質素,確保工程承建商有專業資格和能力,處理複雜的樓宇維修工程,並且有效減少工程引起的紛爭。而工程表現評分制度亦有助業主及專業工程監督和顧問,以清晰客觀的準則挑選可靠和合適的承建商。
面對公眾對維修工程的憂慮,政府必須正視問題,加強監管工程承建商,引入良性競爭,提高維修工程的透明度,讓維修工程重回正常軌道。另一方面,物業管理從業員亦應該緊守崗位,協助業主仔細分析和規劃維修工程,讓業主更清楚了解工程的細節,提高工程透明度和小業主的參與程度。最重要的是,業主必須積極參與大維修工程的討論,愈多人參與,鑽空子的機會就會愈低,圍標的情况就可望得以杜絕。
作者為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會長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作為專業物業管理從業員的組織,深明業主現時所面對的難題,也就是如何推展正常的維修工程,同時避免成為不法之徒的目標。要杜絕維修工程的圍標情况,必須從根源着手;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專業的工程監督或顧問及承判商的數目,引入良性競爭,藉以加強監管工程承建商的資格和質素,方能重建業主對樓宇維修的信心。
雖然政府已表明,無意就樓宇維修成立獨立監管局或委員會,但本會認為,屋宇署應仿效機電工程署針對升降機維修保養承建商的規管,改革現時維修工程承建商的發牌制度,提高承建商的專業資格,並且制定客觀、具透明度的表現評分制度,加強規管工程承建商的質素。
樓宇維修工程有別於其他專門的建築工程,承建商只需要註冊成為「註冊一般建築承建商(Registered General Building Contractors)」,便可以承接不同類型的維修項目。然而,樓宇維修工程的地盤同時是居民生活的地方,施工時既要減低對居民的影響,同時要確保工程進度不受影響,所需要的經驗及複雜程度不亞於其他專業工程。改革工程承建商發牌制度,能夠有效提升工程質素,確保工程承建商有專業資格和能力,處理複雜的樓宇維修工程,並且有效減少工程引起的紛爭。而工程表現評分制度亦有助業主及專業工程監督和顧問,以清晰客觀的準則挑選可靠和合適的承建商。
面對公眾對維修工程的憂慮,政府必須正視問題,加強監管工程承建商,引入良性競爭,提高維修工程的透明度,讓維修工程重回正常軌道。另一方面,物業管理從業員亦應該緊守崗位,協助業主仔細分析和規劃維修工程,讓業主更清楚了解工程的細節,提高工程透明度和小業主的參與程度。最重要的是,業主必須積極參與大維修工程的討論,愈多人參與,鑽空子的機會就會愈低,圍標的情况就可望得以杜絕。
作者為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會長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