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葉德亮﹕「姓屈」真係可以解決社會問題?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7日 06:35
2015年07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團結香港基金成員、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在團結香港基金的會議時,指出年輕人反對政府與政改的原因是因為當年董特首在教育和社福界推行一筆過撥款制度,令到行業出現同工不同酬,社工和老師工作不穩,於是一眾社工老師認為社會制度不公,自然帶着年輕人一同出來反對政府和政改方案。於是建議檢討一筆過撥款制度,令社工和老師的生活穩定,最終改善他們對政府的觀感。


梁校長或許是教育界的專家,我不質疑他對教育界的觀察,但作為一個前線的社會工作者,如果他發言的因果關係是︰「因為社工感到生活不穩定,於是帶着年輕人反政改」,所以如果「社工生活感到穩定,就會改善對政府的觀感,不會帶年輕人反政改。」我則認為他對社會工作的觀察有很大的誤解。


我在懷疑,到底梁校長是抬舉我們社會工作者的能力,還是貶低我們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我們從來都不能相信社工可以如此輕易的控制年輕人的思想,青年人可以憑我們社工的個人意志,就決定是否出來反對政改,那麼香港的青年問題應該一夜之間就可以解決,從此不再會有毒品暴力朋黨色情的問題了,因為只要給予社工安穩的生活,社工就可以用一個眼神就把年輕人控制得貼貼服服了,那又怎會再有社會問題?這樣的說法想想也覺得可笑,但梁校長卻竟然認為社工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可以因為我們工作不穩而帶着年輕人出來反對政改,倒真令人摸不着頭腦。我想指出的事實是,社工們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愈來愈難以在工作的環境中,以社會工作的身分與服務使用者一同倡導社會改革,更多同工在工作環境中隱藏自己的政治取向,與服務使用者相處期間處處避免滲入政治討論,以免觸動機構高層的神經,這才是現今社工和青年相處模式的實况。


踏實回應年輕人訴求才是正道

社會工作無疑是一種「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的工具,但控制並不是指被政府「統戰」後就和政府統一口徑,盲目講求和諧的取向。社會工作的控制在於認同政府管治的地位下,以改變社會為目標,發揮從下而上的影響力去改變社會政策。當中更強調服務使用者的參與和成長。所以,縱使社會工作者和服務使用者一同參與政治改革的行動,也不是什麼離經叛道的事情,只要社工在過程中依從社工原則行事,那就不見得有什麼值得譴責的地方。請不要以認為反對政府政策就是革命,不要以為學生參政就是盲從,學生投入社會改革,在近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早已出現了吧﹗


「整筆過撥款」確是一個令社福界恨得咬牙切齒的制度,社福界的同工早已經作出過不同的抗爭要求取消,但我們的專業在於以服務使用者的最大利益為依歸,社會工作者的原則之一是我們不會將個人的立場強加於服務使用者身上,2007年,社福界曾經進行過一次反一筆過撥款的罷工行動,但不少服務單位都維持「基本服務」以免對服務使用者造成重大影響,這雖被取笑為「秀材造反,十年不成」,但也見到社工從不會將服務使用者視作爭取改善待遇的人質,不會將自己的薪酬待遇凌駕於服務使用者的利益,梁校長認為社工因為不滿同工不同酬所以會帶着年輕人出來反政府,以及認為改善一筆過撥款計劃就會改善社工對政府的觀感從而解決青年問題,我認為是對社工的一種侮辱。


將問題外化到其他人的身上是很容易的,但認為這樣就可以解決深層存在的問題是天真的,請政府和這些所謂的智囊,認清問題的本質,了解到年輕人和社工們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不是誰可以控制誰,踏實的回應年輕人對民主的訴求才是正道。


作者是社會工作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