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水含鉛事態持續發酵,因為遲遲未能確定鉛水源頭,市民的焦慮感愈益深重,隨着政黨介入,事態已經政治化成為官方與民間角力的議題。特首梁振英宣布成立由法官領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就食水含鉛進行獨立全面調查,有解讀此乃政府搶佔主動的一着。政府力求減低事態震動的動機可以理解,不過鉛水源頭一日未查出,市民仍會繼續焦慮。雖然是法官領導調查,但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搞清楚情况;看來食水含鉛牽動政局、甚而觸動社區穩定的估計,不幸言中。
含鉛事態並不複雜
當局未能確定源頭
今次食水含鉛事件,始於政黨在啟晴邨單位抽驗水辦,發現有樣本含鉛量超過世衛標準。事態起初估計不難處理,不外乎大廈內的水務系統有問題,只要在水缸、水管和水龍頭等部件找出含鉛來源,採取更換等措施,事情可以化解。當時預期較使人擔心的是,若未能及早發現糾正,會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另外是食水與全港市民息息相關,若啟晴邨的情况未能盡早平息,不安情緒會蔓延,甚或可能惡化至恐慌。這些憂慮,證諸事態發展,特別是政黨介入之後,先前的擔心已經見諸事實。從私樓市民紛紛主動化驗水辦,就是反映人心惶惶的寫照。
含鉛食水源頭為何遲遲未能確定,是事態惡化的主要原因。按政府一直提供的數據,東江水水質應無問題,水資源及供水水質事務諮委會成員亦證實東江水重金屬含量(包括含鉛量)都符合世衛標準。水務署官員一再表示食水進入啟晴邨各座大廈之前,水質完全無問題,食水含鉛超標是大廈水務系統引致。當局經過調查後,進一步確認大廈水缸無問題,剩下來的就是進入大廈各單位的水喉和水龍頭等部件,範圍收窄到目標極其有限了,但是當局卻未能確定禍源。
水務官員對事態原因,迄今較具體說法是在一些水管接駁位的燒焊物被驗出有鉛,個別超標達50%,因此推斷此乃鉛水來源的可能性較大。不過,當局抽驗這些單位的食水,卻未驗出含鉛超標。至於水喉的情况,水務官員較少提及,只說也會抽驗,與一口咬定燒焊物含鉛相比,顯得並不那麼確定。於是,問題來了:既然房屋署、水務署不斷強調已經按程序和法定要求處理水務工程,而且文件也做足了,為何爆出含鉛水已經超過一星期,他們卻連鉛水源頭都不能向市民交代?按已知情况,無法理解。
食水含鉛事態並不複雜,不涉及形而上之的理論、價值觀等,而且牽涉的持份者不多。當局要審視的物品物料,不外就是水喉、水龍頭等部件;對於某些自詡專業、效率高的公務員來說,理應不難「破案」。不過,事實是香港這個高度發展、公務講求有根有據的體制,就水喉、水龍頭等水務部件,卻宛如遇到縮頭烏龜,無從入手。由於官員束手無策,市民情緒倍感焦慮至瀕臨恐慌,公務員神話之破滅,或許在這件事上折射出來。
梁振英宣布成立由法官領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此事,這類委員會位階甚高,如非重要事項,不會援用,可見政府對此事極其重視。只是食水安全以至含鉛量超標,在可理解的範圍涉及的多是技術事項,現在動用獨立調查委員會這支大棒,有人質疑是否大材小用。不過,事態引發的政治風潮愈來愈大,看來政府的做法有撲火的考慮。
首批驗血結果今揭盅
含鉛水事件臨轉折點
近日,有泛民議員提出由立法會援引《特權及權力條例》調查鉛水事件,他們認為只有祭出這把尚方寶劍才可以查出真相。事態發展,說明食水含鉛已經成為區議會選戰的主軸議題,各個黨派都卯足勁操作;在民情沸騰之下,即使連建制派議員也不敢輕言毋須動用特權法查鉛水。梁振英此際宣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看來有搶奪先機的考慮,意圖藉此化解以特權法查鉛水的訴求。今次事件,政府應對朝野互動,爭取主動已非首次,政府較早前就抽驗水樣本,強調抽樣科學、程序正確的重要性,變相貶低政黨抽驗數據的可信和權威程度;客觀上,政府的先聲奪人,確實收到效果,避免了陷於被動局面。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也可作如是觀。
要注意的是,調委會成立需時,亦不能即時開展工作,而一日未找出鉛水源頭,市民情緒焦慮,社會躁動難安。因此,已經成立的跨部門專責小組仍然應該全力以赴,盡快找出源頭,採取相應措施匡正,讓市民安心,消除社會不安隱患。食水含鉛事件,今日是重要時刻。政府替驗出含鉛水單位的居民驗血,預期首批今日有結果,這將是事態的轉折點。若結果顯示居民健康不受影響,包括政府在內的整體社會都可舒一口氣;若結果證實居民健康受影響,則事態就更嚴重了,整件事將提升至另一個層次,政府將承受更大壓力,屆時獨立調委會包括要找出需要負責和問責的人士,就更有現實意義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