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這陣子的鉛毒風波,出現了居民拿着水桶裝水的情景,令很多人想起香港歷史上制水,再加上最近發現的各種利益輸送,動盪不安的景象。說香港正在重現上世紀60年代,突然變成一種詭異而難以反駁的黑色幽默。
這是否僅止巧合?看香港的歷史,在國共內戰伊始,大量的難民湧入香港,人口增加為香港帶來了各種生存資源和文化上的壓力,包括住屋,食水,語言,歸屬感,制度腐敗,貧富差距。社會累積了巨大的壓力,社會壓力爆發成六七暴動。巧合地,也剛好是在國共內戰底定後約17年。
阿寶說人類總是犯重複的錯誤,那看來,香港正是在犯同樣的錯誤。這代表歷史也有可能給我們事情的答案,很幸運的,香港在六七暴動之後反而是轉危為安,這意味着當時的智慧值得借用。
當年政府研究暴動的成因,得出的結論主要是兩點,第一是不同階層生活條件的巨大差異,引致了民怨。第二是作為一個當時大部分都是移民的社會,欠缺歸屬感。今天香港還是在這十幾年收了大量的移民。所以這些老生常談, 一樣通用。
巧妙的建立「共同感」
面對這情况,港督麥理浩上任。麥理浩出身於外交部而不是殖民地部,欠缺殖民地行政經驗。所以他並不以行政的角度,而是從政治的角度去看問題。所謂政治,就是找出與化解衝突的根源。
他的成功,建立對情况精準的認知上。他的做法分兩部分,17年,正好遇着當年移民後代成長,過去能夠容納一家的居住環境,前提是他們是兒童,成長了自然地變得擁擠。對症下藥就是大規模建立社區去排解居住壓力。而廉政公署的成立,則為之前對於權力尋租(Rent-seeking)與受過權力傷害的人提供了宣泄。這些是第一部分,就是針對民怨源頭加以根除。
但他最巧妙的部分在於「共同感」的建立,義務教育,鼓勵經濟多元化,清潔香港運動,引進廣東話英語傳譯服務,把廣東話的地位提升。語言地位被承認以及透過教育推廣,以及生活道德運動中自律感,強化了香港人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在此之後,香港人就以香港文化自豪。
麥理浩清楚理解到,要讓香港人有守護香港的想法。而這要讓不論是移民還是移民後代,要對保護香港及其文化的情感。也就是對香港的歸屬感,讓香港對他們的價值,比任何國家或地方重要。道理很簡單,如果香港人效忠的不是香港這片土地,那就會為了那個不是香港的效忠對象之利益,而不惜犧牲香港。
麥理浩也是凡人,也有犯錯的部分,我們並不需要神化他的所有政策,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在初始理念上的正確,得到一些啟示。
這是否僅止巧合?看香港的歷史,在國共內戰伊始,大量的難民湧入香港,人口增加為香港帶來了各種生存資源和文化上的壓力,包括住屋,食水,語言,歸屬感,制度腐敗,貧富差距。社會累積了巨大的壓力,社會壓力爆發成六七暴動。巧合地,也剛好是在國共內戰底定後約17年。
阿寶說人類總是犯重複的錯誤,那看來,香港正是在犯同樣的錯誤。這代表歷史也有可能給我們事情的答案,很幸運的,香港在六七暴動之後反而是轉危為安,這意味着當時的智慧值得借用。
當年政府研究暴動的成因,得出的結論主要是兩點,第一是不同階層生活條件的巨大差異,引致了民怨。第二是作為一個當時大部分都是移民的社會,欠缺歸屬感。今天香港還是在這十幾年收了大量的移民。所以這些老生常談, 一樣通用。
巧妙的建立「共同感」
面對這情况,港督麥理浩上任。麥理浩出身於外交部而不是殖民地部,欠缺殖民地行政經驗。所以他並不以行政的角度,而是從政治的角度去看問題。所謂政治,就是找出與化解衝突的根源。
他的成功,建立對情况精準的認知上。他的做法分兩部分,17年,正好遇着當年移民後代成長,過去能夠容納一家的居住環境,前提是他們是兒童,成長了自然地變得擁擠。對症下藥就是大規模建立社區去排解居住壓力。而廉政公署的成立,則為之前對於權力尋租(Rent-seeking)與受過權力傷害的人提供了宣泄。這些是第一部分,就是針對民怨源頭加以根除。
但他最巧妙的部分在於「共同感」的建立,義務教育,鼓勵經濟多元化,清潔香港運動,引進廣東話英語傳譯服務,把廣東話的地位提升。語言地位被承認以及透過教育推廣,以及生活道德運動中自律感,強化了香港人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在此之後,香港人就以香港文化自豪。
麥理浩清楚理解到,要讓香港人有守護香港的想法。而這要讓不論是移民還是移民後代,要對保護香港及其文化的情感。也就是對香港的歸屬感,讓香港對他們的價值,比任何國家或地方重要。道理很簡單,如果香港人效忠的不是香港這片土地,那就會為了那個不是香港的效忠對象之利益,而不惜犧牲香港。
麥理浩也是凡人,也有犯錯的部分,我們並不需要神化他的所有政策,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在初始理念上的正確,得到一些啟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