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近日接受本報訪問,剖析國際政經局勢。他認為中國和印度的關係到本世紀末將變得極重要,東南亞位處兩大文明交疊處,可望受惠。在北京提倡「一帶一路」大計之際,楊榮文認為,香港和新加坡理應重新建立近乎英殖時期「姊妹城市」般的合作關係,互相借助對方優勢,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運路線中發揮重要角色。
明報記者 周宏量
身為印度那爛陀大學校監的楊榮文對中印關係充滿信心,形容雙方雖曾有邊境戰爭,民眾間又互存偏見,「但稱不上是仇恨」。他指出,中國文化受印度佛教影響深遠,只要繼續探索,就會發現更多的文化聯繫,例如印度總理莫迪訪華時,便曾讚揚唐僧玄奘對文化交流的貢獻。那爛陀大學位於玄奘取經的佛教重鎮那爛陀寺,近年由新加坡資金帶領重建。
中印均為新加坡着力發展外交的對象。楊榮文表示,中印經濟發展對新加坡和香港也息息相關。他引用港大前校長王賡武說,中印各有印度曼陀羅學說的「aura」(氣場/光環),兩者正好重疊於東南亞,故有「Indochina」(中南半島,詞根由「印度」加「中國」構成)的概念,而新加坡華人眾多,國名卻源於梵語的「獅城」。
中印崛起 星港同獲機遇
中國近年提倡「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大計,楊榮文認為,當中的海上絲綢之路為新加坡和香港帶來巨大機遇,兩地在英國殖民時為東南亞航運路線樞紐,如今航運路線本質不變,只是主導者不再是英國,而是中國,星港可藉此再締結成「姊妹城市」,「新加坡可以分享它在東南亞以至是印度的影響力,香港則可分享它在中國的影響力」。他借用如今任職的嘉里集團為例,指郭氏家族早年在馬來西亞起家,其後在新加坡和香港建立基地,輾轉建立涵蓋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的商業王國,預期星港未來會繼續成企業發展的兩大節點。
對於中美關係,楊榮文認為,華府擔心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構成威脅,但兩國外交行為模式迥異,華府堅持推動民主和人權等價值觀,中國卻更專注對內問題,故雙方不大可能陷入美國與前蘇聯般的意識形態戰爭。他認為中美關係的隱憂反而在於美國官員對華認識遠遜中國官員對美認識,這或令美國無法準確理解中國的想法,例如北京提倡「新型大國關係」,但對華府而言,「大國」是怎樣的概念卻很模糊。
美對華認識淺成中美隱憂
楊榮文2004年起任新加坡外長,2011年在大選失利後退出政壇,後加入商界,任嘉里物流主席。其言論集《榕樹下的沉思》繁體版近日出版,他今日會到香港書展發表演講,主題為「新海上絲路將帶給香港和新加坡的機遇」。
明報記者 周宏量
身為印度那爛陀大學校監的楊榮文對中印關係充滿信心,形容雙方雖曾有邊境戰爭,民眾間又互存偏見,「但稱不上是仇恨」。他指出,中國文化受印度佛教影響深遠,只要繼續探索,就會發現更多的文化聯繫,例如印度總理莫迪訪華時,便曾讚揚唐僧玄奘對文化交流的貢獻。那爛陀大學位於玄奘取經的佛教重鎮那爛陀寺,近年由新加坡資金帶領重建。
中印均為新加坡着力發展外交的對象。楊榮文表示,中印經濟發展對新加坡和香港也息息相關。他引用港大前校長王賡武說,中印各有印度曼陀羅學說的「aura」(氣場/光環),兩者正好重疊於東南亞,故有「Indochina」(中南半島,詞根由「印度」加「中國」構成)的概念,而新加坡華人眾多,國名卻源於梵語的「獅城」。
中印崛起 星港同獲機遇
中國近年提倡「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大計,楊榮文認為,當中的海上絲綢之路為新加坡和香港帶來巨大機遇,兩地在英國殖民時為東南亞航運路線樞紐,如今航運路線本質不變,只是主導者不再是英國,而是中國,星港可藉此再締結成「姊妹城市」,「新加坡可以分享它在東南亞以至是印度的影響力,香港則可分享它在中國的影響力」。他借用如今任職的嘉里集團為例,指郭氏家族早年在馬來西亞起家,其後在新加坡和香港建立基地,輾轉建立涵蓋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的商業王國,預期星港未來會繼續成企業發展的兩大節點。
對於中美關係,楊榮文認為,華府擔心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構成威脅,但兩國外交行為模式迥異,華府堅持推動民主和人權等價值觀,中國卻更專注對內問題,故雙方不大可能陷入美國與前蘇聯般的意識形態戰爭。他認為中美關係的隱憂反而在於美國官員對華認識遠遜中國官員對美認識,這或令美國無法準確理解中國的想法,例如北京提倡「新型大國關係」,但對華府而言,「大國」是怎樣的概念卻很模糊。
美對華認識淺成中美隱憂
楊榮文2004年起任新加坡外長,2011年在大選失利後退出政壇,後加入商界,任嘉里物流主席。其言論集《榕樹下的沉思》繁體版近日出版,他今日會到香港書展發表演講,主題為「新海上絲路將帶給香港和新加坡的機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