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孚家•政﹕中產離地即自由?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8日 06:35
2015年07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7月5日的《星期日明報》,有一篇很值得讀的訪談,就是相信有錢等於有自由的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專訪。


閱畢,頓覺香港有好多人其實想做田北俊,多過一個獨立自主的生命個體——在鷹君中心之類的甲級寫字樓有5層樓收租,不用怎麼為生活拼搏,閒時去去旅行,抽抽水,事情「殺到埋身」時,大不了可以移民。


儘管我們不是田少,卻有好多人做着這種夢。命運自主?是佔領行動時一個布景版的口號而已。


情况就像早前不同的公民團體落區美孚,拿着一大堆數據和圖表,以為憑藉論述和實證去令中產覺醒。然後,組員們靦腆地跟我們說「能夠在這種地方深耕細作,你們的意志真的好堅定」。我們都沒有說話,只有一個尷尬的笑容掛在臉上,恰恰遮住本來想說的那句「如果圖表是關於股票走勢或樓價,落區的反應可能會好一點」。


美孚象徵着一群「離地中產」,就算沒有「Sam哥」或「Cool魔」,他們還是可以天天「衝上雲霄」。我們沒有啟晴邨的含鉛食水,更不必擔心菜園村及新界東北等無家可歸的慘况。因為,我們以為自身的安樂——工作於不必靠政府「發牌定生死」的公司、子女就讀沒有「普教中」的直資學校、老人家享受比「劍橋」優良幾倍的退休生活——這一切彷彿是個人努力加上際遇的結果,非制度使然,更與政治無關。


我想起電影《Hotel Rwanda》裏面,採訪盧旺達大逃殺的美國攝影師Jack,對着求援的酒店經理說:"I think if people see this footage, they'll say 'oh my goodness, that's horrible……and then go on eating their dinners” (我想人們看到這些片段時,他們會高呼「天啊,好殘酷」,然後,繼續若無其事的享用晚餐。)


無論如何,我們都很努力把夢境變成真實,衍生出種種投資工具以賺錢之餘,更合理化一連串荒誕的行為。每朝早迫入一個我們不喜歡的車廂、每天服務着一群心底久不久會暗叫「無賴」的客人、繼而把掙來的每一分一毫投入一知半解的投資產品裏面。


社區革新

從認識社區土地生活開始

然後,我們迎接一個官方稱為「惡意沽空」的投資時代,只許買,不許沽,又有幾多人懷有一往無前的心理準備?一下子,所有「個人努力」都靠不住了,忽然又關心起制度來了。生活迫人,想到樓下走走?才發現住處的空地堆滿垃圾,可是這明明是區議會負責的活動範圍啊?走着走着,又看到一張張宣傳單張,蛇、齋、餅、糉都齊全,此等籠絡原來都適合中產?準備打道回府,才發現要兜路,因為區議員與立案法團以及屋苑管理公司等「三權合作」,佔領了屋苑平台擺了數十圍蛇宴。我們可能會問﹕「我都有交管理費呀,平台當餐廳有無問過我?」I'm sorry,it's too late。回到家中,獨對「惡意沽空」四個大字,你還相信有錢等於有自由嗎?自由,又等於錢嘛?


可能直到這一刻,我們才發現自己的生活原來如此不堪一擊。


一個社區,總不能一邊期望變得更好,卻同時各家自掃門前雪。我們提倡社區革新,從認識社區土地和生活開始。先有認識區內環境的觀樹團,再有環保酵素工作坊,令街坊得以從新的角度檢視生活細節,匆忙來回辦公室和家庭之間,吸一口自知自覺的空氣。


中產是時候

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

繼而是跟進區內三不管地帶(即路政署、管業處及食環署均不涉足之處),及管理不善的區議會項目——正是上述區議會圈起大片土地卻只作一星期一次的有機農墟活動,其餘6天均任由雜物和垃圾堆積如山。我們沒有特權,卻不忘每位公民均可「依法」向當局反映「民生無小事」的問題(現時垃圾問題得已暫緩),同時積極發聲,參選業主立案法團並鼓勵公民參與地區事務。


《美孚家.政》作為一個獨立地區組織,我們不單止希望革新社區,更認為中產是時候腳踏實地,切實地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社區、以至家住的香港。我們樂見不同地區組織的誕生,將命運自主的口號由布景板延伸至社區的日常生活——從太古(Our community at Taikoo)、灣仔(灣仔廣義、下環有樂)、西環(西環飛躍動力)、長沙灣(長社力)、觀塘(東九龍社區關注組)、荃灣(荃灣民生動力)、大埔(埔向晴天)、上水(北區動源)等領域開始,由下而上重掌生活。


我們對有識之士仍然抱有希望,從審視一個時代開始,建立自己身為香港一分子的責任感。


你,到底為什麼還住在香港?

作者是關心美孚的地區組織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