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電腦化特技電影愈搞愈大,《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和《侏羅紀世界》等賣座片都很誇大。幸而世界上並非龐大就「大晒」,弱小也有生存空間,甚至可能以小勝大。事實上,大恐龍絕了種,細菌反而生生不息。新科技已由巨型變微型,走向納米化。小小手機就是包羅萬有的奇妙產品!最近動畫《迷你兵團》很受歡迎,新片《蟻俠》亦是優異之作。
《蟻俠》玩出科幻奇情
其實人體縮小得像螞蟻的神話自古已有,中國「南柯一夢」便是主角在螞蟻王國的著名奇遇。英國《格列佛遊記》的小人國,《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女孩縮小進入異域,都被西片拍過很多次。其他縮水人電影甚多,例如《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Man》,《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Woman》,《Honey , I Shrunk the Kids》。還有六十年代科幻名片《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拍攝幾個科學家被縮成微型,進入人體探險,當年特技水平遠遜現在,但構思十分先進。
由於幾十年來看過不少縮水人電影,我對改編Marvel漫畫的《蟻俠》(Ant-Man)本來無甚期望,加強電腦特技也未必新奇。想不到此片帶來驚喜,不但玩出科幻奇情和趣怪動作,特別合我口味是演變成神偷盜寶傳奇,鬥智鬥法,做到有腦有情又有笑料。此片劇本有心思,導演披頓列特也技法不錯。
情節變化多端主角表現佳
男主角保羅魯特飾演美國出獄神偷,決心改邪歸正,然而失業兼失婚,正當山窮水盡頭頭撞着黑之際,被退休科學奇才米高德格拉斯賞識,使他變成能大能小的蟻俠,讓他身入重大科研機構盜寶,進行鋤奸救世的極危險任務。
故事本身離不開通俗公式,好在細節不落俗套,引人入勝。主角爆竊高難度夾萬便施展了妙法奇才,穿上蟻俠衣受訓練功的過程很有趣,加上師徒恩怨、父女情仇,冤家變愛侶,還有螞蟻兵團和三個傻賊,情節變化多端。最後飛入可能一去不返的量子空間,跟《星際啟示錄》結尾異曲同工,都是親情起死回生的科幻狂想。
《蟻俠》雖無當紅巨星,但男女主角都有好表現,老牌米高德格拉斯今次也有型有格,為此片增添了戲味和人情味。
《捉妖記》適合男女老幼觀看
今期華語新片有真人加動畫的魔幻武俠大製作《捉妖記》,香港上映不敵《蟻俠》,可喜的是內地首天狂收近兩億元人民幣,刷新華語片開畫最高紀錄。這是高水準的合拍片,尤其值得本港觀眾捧場,因為幕後班底主要來自香港,監製江志強、袁錦麟(兼任編劇)、奚仲文,以及攝影潘耀明、音樂高世章等都是香港人。導演許誠毅亦在香港出身成長,然後在美國參與拍攝《史力加》等多部賣座動畫。
《捉妖記》靈感來自《聊齋志異》中很簡短的「宅妖」,其實全新創作,變成多姿多彩的古裝特技武打喜劇。話說妖怪、人類與萬物本來在地球和平共存,但人類愈來愈霸道,妖界幾乎被趕盡殺絕,懷孕妖后也慘遭追殺,怎樣保存她腹中妖胎,延續命脈呢?
白百何飾演捉妖女俠,遇上窮村傻小子井柏然(原由柯震東主演,吸大麻出事後換角重拍),這對風趣小冤家就巧合地成為妖胎的救星。此片跟《史力加》同樣為常被人類醜化的妖怪平反,宣揚善待萬物,但並非西片翻版,而能拍出中華特色。最好笑是傻小子竟然「懷胎」,生下小妖王。其他人、妖角色也各有奇特設計,包括高級捉妖法師姜武,成為捉妖女俠勁敵,還有曾志偉、吳君如、金燕玲、湯唯、閆妮、姚晨等助陣,搞出連串鬼馬鬥法和武打奇招,適合男女老幼觀看,比起荷李活片不會遜色。
中式奇幻潛力大
《捉妖記》壓軸的盛宴,無數妖怪被人烹煮為美食補品,小妖王更成為唐僧肉似的奇珍異「補」,諷刺了華人什麼都吃的「殘忍傳統」。當然,其實很多華人有食德,但濫宰濫食之風在今日中國無疑仍然存在,使無數受保護的瀕危生物遭殃。此片的諷刺確有現實教育意義,題旨可嘉,又充滿娛樂性。
內地女星白百何憑《失戀33天》走紅,外形普通,而富於親切生動的喜劇感。金燕玲演傻小子的怪雞祖母也很妙趣。整條村的鄉民原來都是隱居妖族,亦別出心裁。目前華語片最弱仍是科幻,難以拍出《蟻俠》,不過中式奇幻的潛力很大,不應自我歧視。
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