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希臘銀行雖重開 歐洲創傷難撫平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0日 06:35
2015年07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希臘與歐洲債權人達成總額可能高達860億歐元(約7300億港元)的第三輪「緊縮換援助」紓困方案,上周先後在希臘和德國國會過關,歐元區危機總算暫時化解。德國總理默克爾形容紓困方案的達成是歐洲的勝利,然而希臘債務問題其實遠未結束,歐盟的團結更受到嚴重打擊,傷口不易癒合。歐元區有必要加強財政紀律,但作為大債主的德國也應反思,在談判上是否太過咄咄逼人。


希臘國會上周通過歐盟要求的一籃子改革法案後,歐洲方面終於恢復對希臘的緊急流動性援助,令希臘銀行能於今天重開,有限度交易。可是,歐洲央行連續數星期凍結周轉支援上限,導致希臘銀行體系以至經濟運作癱瘓,重挫當地民生。對於希臘人民來說,銀行雖然重開,但國家已不再一樣,擺在他們眼前的,將是不知何時才見盡頭的緊縮。


歐須加強財政紀律

德應反思羞辱脅迫

今次希臘被迫接受城下之盟,總理齊普拉斯要負上很大責任,除了談判策略失誤,也高估了發動反緊縮公投的政治效用,結果挾民意反抗不成,反而換來了更苛刻的援助條款。但德國當局對希臘的羞辱脅迫,也在歐洲惹來甚大反彈。


歐美不少評論都認為,德國為了逼希臘接受債權人的嚴厲緊縮條款,出手太心狠手辣,除了威脅要「暫時踢希臘出歐元區5年」,還要求希臘將500億歐元國有資產作為換取援助的抵押品,撥歸一個實際由債權人控制的基金,供日後私有化變賣還債之用。根據有關方案,債權三巨頭(歐盟、歐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權過問任何可能影響緊縮措施落實的希臘本土立法草案,過去半年由激進左翼聯盟政府通過的法案,凡不獲債權人接受的,都要修訂。


如此嚴苛的援助方案,實有侵犯希臘經濟主權之嫌,無怪不少評論形容今次救助協議對希臘而言是喪權辱國,條款嚴苛猶如一次大戰後戰勝國加諸德國的《凡爾賽和約》。法國經濟學家維普洛斯(Charles Wyplosz)說,就連IMF也不敢將這類條款強加給一個主權國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撰文指出,就算人們可能討厭希臘總理,但也不得不承認德國做法過分,這「已經不止是嚴厲, 而是純粹惡意報復」, 「以後還有人相信德國是善意的嗎?」


雖然能夠迫使希臘屈服投降,但德國展露的並非王者之道,而是堅持己見的霸道,嚴重損害歐洲團結。在是否以懲罰方案逼希臘就範上,歐元區各國領袖分歧巨大,雖然芬蘭、荷蘭等都支持德國,強調必須堅守財政紀律,但法國卻與意大利等站在同一陣線,認為財政紀律雖然重要,但也應注重推動投資增長,歐洲是一個講求合作的聯盟,強國應扶助弱國。


希臘公投舉行前,法國經濟部長馬克龍就忠告歐洲不應向希臘施加類似一戰後對德國的嚴厲懲罰,可是默克爾顯然並未聽取。同樣沒有被她聽進耳裏的,還有2011年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諫言。施密特認為,德國不應將自己的經濟社會模式、財政預算或金融制度,作為指標模式強行加到其他歐洲伙伴身上,更不應恃着強大經濟實力,沉迷於在歐洲扮演政治領導角色,試圖表現得高人一等,否則只會引來愈來愈多鄰邦抵抗。


誠然,財政紀律對歐元穩定非常重要,但歐元區各成員國實力差距巨大,國情也不盡相同,德國的財政模式並非人人即時學得來,默克爾政府強行輸出德國模式,勢必惹來抗拒反彈,不利歐洲長遠合作。克魯明說,經此一役,歐洲一體化大計已受到「可怕甚至是致命的打擊」,英國《衛報》也不禁詰問,協議雖然暫時救活了歐元區,但長遠會否毁了歐盟?


歐洲團結遭受重挫

希臘極右抬頭堪憂

經過5年的緊縮掙扎,希臘民生已是疲憊不堪,愈來愈多經濟學家也開始懷疑,一味緊縮下去是否就能帶來出路。經濟學家維普洛斯認為,今次債權方所要求的緊縮改革,將嚴重抑制希臘的經濟增長,失業率和貧困率勢將進一步攀升。在經濟無起色、競爭力無法恢復下,希臘債務問題根本就沒可能真正紓緩,最終就只能「攤大手板」,引發新一場危機。當希臘民眾唾棄了腐敗的傳統精英政黨,也對激進左翼政黨無法紓解民困失望下,他們剩餘的唯一政治選擇,可能就是極右新納粹政黨。這對希臘和歐洲來說,將會是一場災難。


IMF表明,就算雅典政府願意厲行緊縮,希臘的債務與GDP比例,仍將高得不可能持續,意味德國等債主必須考慮大幅寬減希臘債務,可是德國至今仍強調不容希臘撇債。以《21世紀資本論》聲名大噪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早前提到,二戰後德國經濟能快速重回正軌,一大原因是獲得寬免六成債務,如今德國實不應站在道德高地嚴苛脅迫希臘。無論是出於希臘的經濟現實,還是為了歐洲的團結和一體化,默克爾都必須廣聽各方諫言,思考如何長遠拆解希臘債務危機這個計時炸彈。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