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地板站起來 變家具重生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0日 06:35
2015年07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每年有不少樓宇因拆卸或重新裝修,而拋棄大批木製地板。這些屬優質木材的舊地板,變成堆填區中的固體廢物,實在有些浪費和可惜。有社企創業家就提出一個非常破格的綠色商業模式——回收這些木地板,於本地再造成家具以及出售。「木一番」(Woodrite)創辦人兼設計師黃明慧表示,她最初在參加「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2009」時,提出以回收舊報紙來再造家具的計劃書,贏得「最佳社會使命獎」,但後來發覺這方案需要非常大量的舊報紙,亦要很大的存放地方,難以實現。其後,她參加「社會投資論壇2012」時,就將計劃修改成回收木地板來再造家具。這次她再度獲獎,吸引到一些投資者願意出資支持,讓她實踐其計劃。


2013年10月,她創辦「木一番」,在葵興的工廈設立面積4000平方呎的工場,成為本地首家、亦是暫時唯一一家回收實木地板(如柚木、楓木、櫸木等)再造木家具的公司。黃明慧透露,開業投資(如機器、裝修、租金以及入料等)就共需百多萬元。


不含甲醛VOC 安全健康

「木一番」以本地回收、本地設計、本地再造、本地銷售為賣點,目的是減少天然資源(木材)的浪費,同時亦減少不必要的「碳足印」(Carbon Footprint)(如長途運輸)。


近年有不少研究指出,若家具或建築物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的濃度過高,短期或會令用戶感覺不適,出現頭痛、頭暈、作嘔、敏感等症狀;而長期更可能會令用戶的內分泌失調,肝臟或腎臟受損,甚至有致癌(如血癌)的風險。而該公司使用的光油,乃技術源於德國、以天然植物油和植物蠟為基料製成的「木蠟油」。以「木蠟油」塗在木材表面,塗層的觀感雖不及會釋放甲醛(Formaldehyde)的「叻架」(Lacquer)般光滑漂亮,觸感也沒有那麼順滑;但其好處卻是較為耐用和安全,連歐盟的家具標準(EN 12720/12721)和兒童玩具安全標準(EN 71/3)都符合。


黃明慧覺得,這正好回應了近年部分辦公室和家居用戶的憂慮。因此,她認為,這些回收再造的舊家具,其實絕不遜色於市面上的一般新家具。


暫時來說,「木一番」的生意以B2B為主,其客戶有非政府組織(NGO)、社會企業、社區中心,以及一些家品店、日式拉麵店,稍後還有西式cafe,以及建築環保評估協會等。


其中,「綠色和平」整個4000平方呎辦公室的家具、地板、假天花、牆上裝飾等,都是由「木一番」設計和製造的。


至於專門售賣公平貿易產品和有機產品、面積1500平方呎的「天經地義生活館」,其所有貨架和收銀櫃位亦全部來自「木一番」,外間的評價還相當不錯。


以B2B為主 不設門市靠互聯網吸客

黃明慧表示,由於香港舖租昂貴,公司不設門市,只利用網站和facebook來接單,並利用部分客戶的項目來發揮「陳列室」的作用。現時,公司共有4名文職員工(多是設計師)及3名木工師傅,並視乎訂購量,而以自由身形式聘用其他木工師傅。至於營收狀况方面,暫時還欠一點點才收支平衡。


黃明慧表示,舊地板大多數都不用付款購買,只需從一些裝修或拆卸的建築物回收。惟拆卸地板、刨去原有塗層等工序,都相當花人工。一般木工師傅日薪都要1000元或以上。例如,一棟38層的服務式住宅重新裝修,其業主讓她們免費拆走所有單位內的柚木地板。她們加班加人手,共用30多天才完成。當時額外增加的薪酬和運輸開支,卻換回了一大批物料。她預料未來的回收開支可望減少,有助達到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該公司考慮稍後拍攝一些短片,以濃縮的方式講解整個回收木地板和再造家具的流程,上載至網站或YouTube,以教育公眾和加強宣傳。


明報記者

攝影 林俊源

[薛偉傑 社企新天地]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