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期一些事態發展,脫離了港人一般認知和經驗範圍,導致其公平合理性備受質疑。有關事態背後,隱約受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推動,似乎要達至體現權力當局意志的結果。其實,香港有一套獨特規章制度,這是由歷史與現實決定了的,使香港與周邊地區和城市互相競爭,儘管漸見滯後,甚或有被邊緣化之虞,但是固有優勢仍然難以動搖;即使同在競爭線上的城市,也認同這一點。只是近期那一些事態發展,有衝擊和蛀蝕獨特規章制度之勢;若權力當局不醒覺,為了政治需要而毁綱紀、棄倫常,香港的優勢將煙消雲散,沉落不起。
港大副校長警司毆市民
如何處理備受市民關注
這些事態包括有社會人士就港大副校長的任命、有團體就警司毆打市民分別行動。比如港大校務委員會幾經周折,就是否任命原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為副校長,得出交由首席副校長決定的表決結果。就港大而言,副校長任命由首席副校長決定,連校長也不能與聞,極其詭異;另外,其他4名副校長都已相繼任命,他們都毋須等待首席副校長決定,陳文敏已獲推薦的任命,為什麼需要特別處理,迄今未見讓人信服的解釋。
港大校友與不少社會人士以政治打壓解讀此事,認為陳文敏的政治立場與當局扞格,權力當局因而千方百計阻撓他在港大再上層樓。環繞港大這次副校長任命的猜測和傳聞,難以證實,不過事態之轉折與偏離一般認知,卻是事實;陳文敏能否出任副校長已經溢出港大校政,而是成為一樁政治事件,這在港大權力當局的操作和校友、社會人士的反響,都體現出來。港大的自主性會否被衝擊和蛀蝕,備受關注。
至於警司朱經緯被投訴以警棍毆打市民,監警會按現場攝錄,各委員經過充分討論之後,以12:6通過「毆打投訴證明屬實」,即是不認同投訴警察課的「濫用職權證明屬實」調查結果。其後,投訴警察課提出新建議,要求監警會裁定警司「毆打無法完全證明屬實」及「濫用職權未經舉報但證明屬實」,不過那只屬新觀點,沒有新證據,理應難以改變監警會的表決結果,只是有委員提出重新表決,為事態隱伏變數。
其實,投訴警察課的調查結果與監警會的評級出現分歧,按現行機制,監警會可向特首提交報告,由特首定斷。監警會如何處理投訴警察課的新建議,個別委員之間有不同意見,主席郭琳廣對是否再開會商討和重新表決,取態模稜兩可,監警會能否保持獨立,維持根據事實而作出的「毆打投訴證明屬實」結論,備受關注。
港大對陳文敏副校長任命難產、監警會處理警司毆打市民的投訴,毋庸諱言都與政治有關,怎樣處理都有政治意涵。涉及的港大校委會與投訴警察課,表面上看不到權力當局的指揮棒,但是實質上卻無法與權力當局切割,事態的處理應是反映體現權力當局的意志。其次,兩樁事態有一個共通點,名義上按既定程序辦事,實質是在大家熟悉和認知的程序上「僭建」,港大由首席副校長決定副校長任命、提出監警會再討論和投票,都是事例。
內地股災殃及港股
突顯本港市場穩妥
現時本港的政治生態,許多事態若說可以不受政治干擾,不攙雜政治因素和考慮,並不切實際。只是,有關政治應該在現行體制內,按既定機制運行;若權力當局為求達至目的,偏離機制甚而另闢蹊徑,即使意志得以體現,對整體社會並非好事,因為造成的破壞或許得不償失。港大副校長任命,若權力當局得逞,則港大的百年基業就會動搖,而政治力公然干預港大校政,對香港的大學教育是嚴重倒退;監警會若屈服於投訴警察課的「領導」,則維繫公平、公正、公義的社會機制,將使港人失去信心,同樣是嚴重破壞。
個人事小,制度事大。陳文敏是否成為港大的副校長,並不重要,為了阻截他的任命而毀了港大百年基業才重要,嚴格來說還是罪孽。至於警司毆打市民,若證據確鑿,涉事警司應該承擔應有責任;若為了維護他而使市民失去對警隊和監警會的信心和信任,社會成本和代價太大了。權力當局就這兩樁事態,即使有政治考慮,也要嚴格按現行機制處理,讓市民看到公平公正。為了一時一地的政治需要而禮崩樂壞並不值得,這兩樁事態的性質也不成比例。
最近內地股市波動成災,本港也被殃及,但是在內地股市亂作一團之際,港股雖然一度大跌約2100點,但是市場秩序井然,市場、投資者以至一般市民的成熟穩妥表現,受到各方讚賞。這次事例,對照出香港獨特性的優勢,這是市場制度機制自成體系和有效運作的結果;只要本港保持和按需要強化這方面優勢,則在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大潮中,將有無限機會。香港體制內的其他獨特性,也應作如是觀。當局要正確處理好港大任命副校長和警司毆打市民這兩件事,避免出現黃鐘毁棄、瓦釜雷鳴的局面。切勿自毁長城。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