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元強勢威脅美企業績。IBM公布,次季收入按年下滑13%至208億美元,是連續13個季度下跌。撇除匯率變動的影響,次季收入按年僅跌1%。次季雲端業務收入按年急增50%。撇除匯率變動和已剝離業務的影響,雲端收入增長70%。股價昨早段跌逾5%至164美元左右,意味IBM最大股東、「股神」巴菲特持有的股份價值蒸發逾7億美元(折合54.46億港元)。
受IBM等科技企業的盈利表現拖累,道指昨早段跌逾200點。蘋果公布業績前,昨早段股價跌1%至130.77美元,微軟微升。
道指早段跌逾200點
聯儲局主席耶倫再次傳達今年將會加息的信息,曾刺激美匯指數升穿98,接近十二年高位。美元昨晚由高位回落,紐約期油昨由每桶50美元以下的低位輕微反彈。
商品價瀉 期油曾穿50美元
聯儲局準備加息之際,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缺乏支持,沽壓沉重。加上環球需求疲軟,追蹤22種商品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下滑,跌至十三年低位。美元近期的強勢亦加劇了澳元、加拿大元等商品貨幣的跌勢。由於大宗商品出口收入下跌,商品貨幣價值近期屢創新低。部分大宗商品價格跌至生產成本水平,甚至成本以下,無論銅礦或油企亦面對經營壓力,面臨虧損或停產。
投資者撤資大宗商品基金
美元強勢之際,以美元計價的金屬、原油、穀物等的跌勢加劇。由於大宗商品資產不能收息,利率預期向上,影響商品吸引力。大宗商品投資的避險情緒高漲。基金數據供應商EPFR Global稱,今年次季投資者從大宗商品基金撤出的資金達11億美元。
伊朗核談判達成歷史性協議,伊朗將恢復原油出口令供求進一步失衡,加上中國和歐洲對原油的需求增長放緩,油價本月以來跌近11%。截至14日當周,對沖基金持有的紐約期油長倉合約減15%,跌至3月最低水平。
黃金ETF揸金6年最少
金價周一曾跌穿每盎司1100美元創5年新低。機構投資者持有的黃金淨長倉降至2006年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有數據以來最低。彭博數據顯示,金價經周一暴跌後,黃金ETF所持的黃金價值創2009年以來新低。
倫敦期銅跌至每噸接近5400美元水平,逼近6年低位。美國穀物大豐收,亦令穀物價格受壓。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9月玉米期貨跌1.7%、大豆期貨跌1.1%、小麥期貨跌1.9%。美國洲際交易所(ICE)數據亦顯示,10月交割的粗糖主力合約價格,周一曾跌逾4%至11.35美仙,創2009年1月以來新低,也是兩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去年大宗商品價格已錄得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彭博相關指數繼去年跌17%,今年以來再跌10%,是今年表現最差的資產類別。
《金融時報》形容,愈來愈多迹象顯示延續逾10年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已經結束。昔日商品價格上升之時,資源供應商紛紛提高產能增加供應,目前供應量超出需求,令商品價格下滑。
巴克萊稱,大宗商品價格在次季初期曾短暫向上,惟後勁不繼,受制於宏觀條件及供應過盛,預料第三季商品價格仍上升乏力。Phillip資產管理表示,美國加息將進一步推升美元,導致大宗商品、金屬和新興市場資產資金進一步流失。
綜合報道
受IBM等科技企業的盈利表現拖累,道指昨早段跌逾200點。蘋果公布業績前,昨早段股價跌1%至130.77美元,微軟微升。
道指早段跌逾200點
聯儲局主席耶倫再次傳達今年將會加息的信息,曾刺激美匯指數升穿98,接近十二年高位。美元昨晚由高位回落,紐約期油昨由每桶50美元以下的低位輕微反彈。
商品價瀉 期油曾穿50美元
聯儲局準備加息之際,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缺乏支持,沽壓沉重。加上環球需求疲軟,追蹤22種商品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下滑,跌至十三年低位。美元近期的強勢亦加劇了澳元、加拿大元等商品貨幣的跌勢。由於大宗商品出口收入下跌,商品貨幣價值近期屢創新低。部分大宗商品價格跌至生產成本水平,甚至成本以下,無論銅礦或油企亦面對經營壓力,面臨虧損或停產。
投資者撤資大宗商品基金
美元強勢之際,以美元計價的金屬、原油、穀物等的跌勢加劇。由於大宗商品資產不能收息,利率預期向上,影響商品吸引力。大宗商品投資的避險情緒高漲。基金數據供應商EPFR Global稱,今年次季投資者從大宗商品基金撤出的資金達11億美元。
伊朗核談判達成歷史性協議,伊朗將恢復原油出口令供求進一步失衡,加上中國和歐洲對原油的需求增長放緩,油價本月以來跌近11%。截至14日當周,對沖基金持有的紐約期油長倉合約減15%,跌至3月最低水平。
黃金ETF揸金6年最少
金價周一曾跌穿每盎司1100美元創5年新低。機構投資者持有的黃金淨長倉降至2006年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有數據以來最低。彭博數據顯示,金價經周一暴跌後,黃金ETF所持的黃金價值創2009年以來新低。
倫敦期銅跌至每噸接近5400美元水平,逼近6年低位。美國穀物大豐收,亦令穀物價格受壓。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9月玉米期貨跌1.7%、大豆期貨跌1.1%、小麥期貨跌1.9%。美國洲際交易所(ICE)數據亦顯示,10月交割的粗糖主力合約價格,周一曾跌逾4%至11.35美仙,創2009年1月以來新低,也是兩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去年大宗商品價格已錄得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彭博相關指數繼去年跌17%,今年以來再跌10%,是今年表現最差的資產類別。
《金融時報》形容,愈來愈多迹象顯示延續逾10年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已經結束。昔日商品價格上升之時,資源供應商紛紛提高產能增加供應,目前供應量超出需求,令商品價格下滑。
巴克萊稱,大宗商品價格在次季初期曾短暫向上,惟後勁不繼,受制於宏觀條件及供應過盛,預料第三季商品價格仍上升乏力。Phillip資產管理表示,美國加息將進一步推升美元,導致大宗商品、金屬和新興市場資產資金進一步流失。
綜合報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