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繼瑪麗醫院病人的衣物發現毛霉菌,有兩名涉及病人死亡之後,屯門醫院錯誤對調60歲以上男女病人的肝酵素參考讀數,逾千名涉及的病人死亡。這兩宗醫療事故的性質極其嚴重,特別是屯門醫院事故牽涉大批病人,事態使人震驚。值得注意的是,兩宗事故與資源是否足夠無關,而是管理上的問題。公立醫院提供服務的質素,關乎數以百萬計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危,若管理失誤是醫療事故主要原因,則公院服務質素是否可以倚賴,就成為懸念。
瑪麗屯院接連事故
損市民對公院信心
瑪麗醫院在2009年曾經爆發毛霉菌感染,當時涉及8名病人死亡,6年之後重現毛霉菌侵襲病人;院方短時間就查明來源,不再用深灣洗衣場的服務,並已委派4人小組調查事件,手法迅捷利落。從危機管理層面檢視,院方的舉措無懈可擊。不過,瑪麗醫院在港享負盛名,算得上是龍頭醫院,卻一再發生毛霉菌擾襲病人。這類層次不高的事故發生在瑪麗醫院,與一般人對它的期望存在落差。從兩次毛霉菌事態看來,瑪麗醫院從管理着手,阻絕毛霉菌在醫院範圍滋生和從外間傳入,應該是4人小組的工作方向。
至於屯門醫院今次事故,關乎涉及病人的健康、治療與安危,使人倍感不安。屯門醫院一部肝功能酵素檢測儀器的參考數值,在設定讀數時誤將60歲以上男女病人的參考數值對調,涉及病人超過9000名!院方覆核約4600名病人的病歷,其中已完成的一千多份,院方建議236人回醫院驗血或覆診,顯示院方認為需要跟進個案的比例不低。更值得注意者,是涉及錯誤讀數而死亡的病人超過1400名,院方雖然強調病人死因與錯誤讀數沒有必然關係,但是除非全數披露致死原因,並經權威專家確認,否則死亡比率不容忽視。
屯門醫院兩年前裝設涉事肝功能酵素檢測儀器,到本月初,院方才發現錯誤對調了60歲以上男女病人的肝酵素參考讀數。即是說,長達兩年時間內,醫護人員犯了錯誤,醫生未發現,並根據包括參考錯誤讀數對病人進行診斷與治療。這種長時間犯錯誤,涉及人員衆多,並非單一個案,而是持續一齊犯錯,形成系統性錯誤,屯門醫院沒有機制及時發現和匡正,反映管理存在問題。
關於事故對病人的影響,屯門醫院院方一再表示,今次錯誤對診斷及治療構成的風險非常低,因為醫生決定治療方針時,不會只看單一數字,而是看整體,包括病人臨牀病徵等;又說,今次錯誤放鬆了男性讀數參考範圍,把一部分「輕微超出參考範圍」病人界定為正常。至於收窄了女病人讀數參考範圍,認為部分無異常病人「可能是做多了檢查」,不會影響診斷,云云。院方的說法,有淡化肝酵素參考讀數在醫生診治的作用之嫌,使之形同可有可無,這種態度值得商榷。
讀數涉及醫生診斷
錯誤影響不應淡化
據醫療業界人士表示,檢測病人的肝功能,肝酵素只屬其中一項數據,醫生連同參考其他數據才會作出臨牀判斷;屯門醫院院方的說法,不能說與事實不符。不過,在數千宗個案之中,院方不能排除有醫生曾經按錯誤的讀數,對病人進行診治,因此若數值不對,就有可能構成誤診,使病人得不到正確治療。院方若堅持病人的診治未受延誤,應該提出科學理據,而非為淡化責任的泛泛之談。
公立醫院中人經常抱怨資源不足,影響了服務。不過,瑪麗醫院和屯門醫院這兩宗事故與資源無關,以肝功能酵素檢測儀器而言,是因為投放資源購入才發生今次事故,若無資源購入使用豈非無問題?事態不應該這樣理解。毋庸諱言,這兩宗事故都與人謀不臧有關,是管理疏忽或程序有問題所致。這類事故挫損公衆對公共醫療體系的信心,人們會質疑揭發事故只屬冰山一角,當局應該督促醫管局要求旗下醫院做「體檢」,查找問題、加強管理、強化程序和指引的要求,以收防患於未然之效,使涉及人為因素的醫療事故盡量不再發生。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