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電視機前看世界女排大獎賽是一件賞心悅目之事。有幸今年香港可以舉行其中一個分站的比賽,雖然未能親身進入會場去感受場內氣氛,但難得電視台願意全程直播,使一眾沒票的球迷亦能觀賞到所有比賽,為自己心儀的球隊打氣。
世界女排大獎賽雖然不及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和奧運會般受到每支國家隊重視,但由於可以在主辦國之外的地點舉行,既可提倡排球運動,又可讓不容易舉行大型體育活動的地區如澳門和香港的市民可以分享到這等國際級體育盛事,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安排。
表現起伏太大 贏得不漂亮
當然,看到郎平教練帶領的中國女排在香港分站獲勝,亦是興奮的另一原因。賽後當然亦有不少媒體去讚賞球隊的表現,說道球隊以全勝的姿態取得冠軍。但從教練的眼中,她賽前整體的佈置相對球隊實質的表現,並沒有像獲得冠軍般那樣理想﹕球隊表現起伏大太,在高的失誤率下,儘管最終可以贏得賽事,但實質的質量其實不高,要是真的碰上強隊,將會贏不了的。冠軍並不代表真正的世界一流水平!
能夠不受表象迷惑而可看穿,看懂事情是一種很強的能力。
最近,香港的傳媒行業正經歷一段不容易的時刻,對從業的朋友衝擊更甚。剛剛有一歷史悠久的56年報社宣布結束營運,在大家惋惜之餘,不少媒體都嘗試去為其興衰的過程落落墨。
從資料看到,該報在70至80年代全盛,銷量曾達15萬,亦是香港首份以彩色印刷的報紙,為其他報章的學習對象。
但有說,在時代巨輪演變下,大眾獲得資訊的方法已跟以往有明顯的分別。例如,以往需要付款而獲得資訊的模式已因免費報紙的出現而改變,以往通過紙媒為主要介質的情况,亦因互聯網加上智能手機趨普及後而改變。之後,又有消息說不但是報紙,就連實體周刊雜誌亦有可能要停止運作。因此,在眾多不利持續發展的行業因素中,讓人感到紙媒好像要走進死胡同中。
資訊乏差異性 將被讀者摒棄
正當大家有這感受時,同一時間,也是紙媒的免費報紙,無論在讀者人數以至廣告收入都有超於同業的增長,那些上述紙媒敗下的因由,是否真的只是因為眾多不利發展的因素而可概括呢?自己雖然不是傳媒人,但在編輯們的恩准下,可以在此專欄跟讀者分享一些對投資以至企業經營的看法。但這個珍貴的版面要持續存在是需要有讀者需求的,因此,筆者都誠心誠意去撰寫每周的文章,以獲取你們眼球的注目。
我相信Content is King仍是任何媒體,無論在那個時空可以長久生存下來之道。在這年代,廉宜的快資訊變得沒有差異性(commoditized),如果媒體負責人保留原有處理新聞的手法(內容虛構創作多於審慎調查),而只將紙媒這介質轉到網上去,這種低成本的內容製作只會再次有辱從業專業,並為讀者所摒棄!
安保投資亞洲區 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世界女排大獎賽雖然不及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和奧運會般受到每支國家隊重視,但由於可以在主辦國之外的地點舉行,既可提倡排球運動,又可讓不容易舉行大型體育活動的地區如澳門和香港的市民可以分享到這等國際級體育盛事,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安排。
表現起伏太大 贏得不漂亮
當然,看到郎平教練帶領的中國女排在香港分站獲勝,亦是興奮的另一原因。賽後當然亦有不少媒體去讚賞球隊的表現,說道球隊以全勝的姿態取得冠軍。但從教練的眼中,她賽前整體的佈置相對球隊實質的表現,並沒有像獲得冠軍般那樣理想﹕球隊表現起伏大太,在高的失誤率下,儘管最終可以贏得賽事,但實質的質量其實不高,要是真的碰上強隊,將會贏不了的。冠軍並不代表真正的世界一流水平!
能夠不受表象迷惑而可看穿,看懂事情是一種很強的能力。
最近,香港的傳媒行業正經歷一段不容易的時刻,對從業的朋友衝擊更甚。剛剛有一歷史悠久的56年報社宣布結束營運,在大家惋惜之餘,不少媒體都嘗試去為其興衰的過程落落墨。
從資料看到,該報在70至80年代全盛,銷量曾達15萬,亦是香港首份以彩色印刷的報紙,為其他報章的學習對象。
但有說,在時代巨輪演變下,大眾獲得資訊的方法已跟以往有明顯的分別。例如,以往需要付款而獲得資訊的模式已因免費報紙的出現而改變,以往通過紙媒為主要介質的情况,亦因互聯網加上智能手機趨普及後而改變。之後,又有消息說不但是報紙,就連實體周刊雜誌亦有可能要停止運作。因此,在眾多不利持續發展的行業因素中,讓人感到紙媒好像要走進死胡同中。
資訊乏差異性 將被讀者摒棄
正當大家有這感受時,同一時間,也是紙媒的免費報紙,無論在讀者人數以至廣告收入都有超於同業的增長,那些上述紙媒敗下的因由,是否真的只是因為眾多不利發展的因素而可概括呢?自己雖然不是傳媒人,但在編輯們的恩准下,可以在此專欄跟讀者分享一些對投資以至企業經營的看法。但這個珍貴的版面要持續存在是需要有讀者需求的,因此,筆者都誠心誠意去撰寫每周的文章,以獲取你們眼球的注目。
我相信Content is King仍是任何媒體,無論在那個時空可以長久生存下來之道。在這年代,廉宜的快資訊變得沒有差異性(commoditized),如果媒體負責人保留原有處理新聞的手法(內容虛構創作多於審慎調查),而只將紙媒這介質轉到網上去,這種低成本的內容製作只會再次有辱從業專業,並為讀者所摒棄!
安保投資亞洲區 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