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為了挽救備受貪腐醜聞困擾的國際足協(FIFA),會長白禮達上周宣布將於明年初選出繼任人,以及成立一個11人專責小組,商討改革方案。然而FIFA貪腐根深柢固,單憑一個由既得利益者組成的小組推動改革,明顯缺乏說服力。包括可口可樂在內的贊助商和民間反貪團體,正呼籲FIFA成立一個由國際知名權威人士領導的真正獨立委員會,研究及推動改革,白禮達和FIFA一眾權貴必須認真回應改革訴求,始能重拾國際社會的信任。
英國喜劇演員布羅德金一場撒假鈔嘲諷貪腐的羞辱戲,令到白禮達上周宣布改革的記者會格外惹人注目。白禮達在會上沒有透露改革方案的詳情,僅稱品格審查、限制任期和薪酬透明度將是改革專責小組的工作重點。白禮達表示,小組將於今年9月的FIFA執委會,提出具體改革建議,然後在明年2月交全體大會拍板。
既得利益主導改革
新瓶舊酒難贏信任
作為組織的最高權力決策機構,FIFA執委會(相當於公司董事局)的25名成員,絕大多數由各大洲足協自行推選或委任,至於會長一職雖說是由全體大會約200名代表選舉產生,但產生方法實際上也是小圈子選舉。執委會一邊手握世界盃主辦國的決定權,一邊又黑箱作業缺乏監管,自然貪腐叢生,多名執委近期先後因為涉嫌收受賄賂被捕,絕非偶然,若不再厲行改革,FIFA的公信力將蕩然無存。
其實白禮達在2011年曾成立過一個內部專責小組推動改革,提出限制任期,會長只能連任兩屆合共8年、執委只能連任3屆共12年,此外所有執委還須接受由FIFA負責的獨立品格審查。可是有關建議最終卻被束諸高閣,原因之一正是面臨來自各大洲足協的阻力。例如在執委會內佔最多席位的歐洲足協,當年便反對就執委任期設限, 並堅持執委的品格審查應由各大洲足協自行負責。
前車可鑑,現在白禮達再度拋出類似的改革方案,是否能為FIFA帶來脫胎換骨的轉變,實屬疑問。事實上,白禮達今次成立的11人改革專責小組,雖然號稱由一名「中立持平」的主席領導,但餘下十名成員全是各大洲足協的代表,當中歐洲、亞洲、非洲及中北美洲代表各佔2名,南美洲及大洋洲足協代表各1名。
反貪腐監察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直言,改革專責小組的構成,並非完全獨立於FIFA,不足以為組織贏回公眾信任。由這樣的一群建制既得利益者,負責提出新構思去改革自己,說服力自然大打折扣,也令人懷疑小組最終提出的改革,只是換湯不換藥的門面手段。
贊助商撐獨立改革
安南牽頭值得考慮
當一個組織貪腐叢生,單靠內部改革自我完善,已不足以扭轉乾坤。曾應邀參與2011年白禮達改革FIFA計劃、惟因不滿進展而退出的「透明國際」,目前就伙拍國際工會聯盟(ITUC)和民間團體NewFifaNow等,希望透過外部監督壓力,促使FIFA改革,其核心主張就是成立一個真正獨立的改革委員會,由一位享譽國際兼具公信力的人士,領導一批外部專家草擬並落實改革,除了嚴限會長和執委任期最多8年、厲行獨立品格審查和薪酬透明,還要聘請外人對FIFA收支進行獨立審計,引入獨立的執委董委等。
ITUC秘書長最近推薦由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負責領導這個改革委員會。安南曾於2001年與聯合國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來自非洲加納,任內曾公開質疑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是非法行為,這些背景都令人相信他能公正不阿領導改革,敢於向強權說「不」。
當然,要迫使FIFA的權貴和既得利益者接受外部監督改革,空談理想主義是行不通的,不過隨着主要贊助商可口可樂率先公開表態,支持由外部人士負責領導推動FIFA改革,要求FIFA認真改革的壓力和呼聲勢必愈益高漲。
FIFA的貪腐,問題不在於個人,而是在於制度,即使白禮達明年下台,改由歐洲足協會長柏天尼接任,若沒有根本的制度改革,也不見得貪腐問題會驟然消失。正如「透明國際」總監Cobus de Swardt所言,FIFA已多次領紅牌,可是至今仍無法改革,FIFA虧欠廣大球迷和球員已太多了,若不好好回應外界要求獨立改革的呼聲,實不足以應付這場FIFA逾百年歷史以來最深重的危機。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英國喜劇演員布羅德金一場撒假鈔嘲諷貪腐的羞辱戲,令到白禮達上周宣布改革的記者會格外惹人注目。白禮達在會上沒有透露改革方案的詳情,僅稱品格審查、限制任期和薪酬透明度將是改革專責小組的工作重點。白禮達表示,小組將於今年9月的FIFA執委會,提出具體改革建議,然後在明年2月交全體大會拍板。
既得利益主導改革
新瓶舊酒難贏信任
作為組織的最高權力決策機構,FIFA執委會(相當於公司董事局)的25名成員,絕大多數由各大洲足協自行推選或委任,至於會長一職雖說是由全體大會約200名代表選舉產生,但產生方法實際上也是小圈子選舉。執委會一邊手握世界盃主辦國的決定權,一邊又黑箱作業缺乏監管,自然貪腐叢生,多名執委近期先後因為涉嫌收受賄賂被捕,絕非偶然,若不再厲行改革,FIFA的公信力將蕩然無存。
其實白禮達在2011年曾成立過一個內部專責小組推動改革,提出限制任期,會長只能連任兩屆合共8年、執委只能連任3屆共12年,此外所有執委還須接受由FIFA負責的獨立品格審查。可是有關建議最終卻被束諸高閣,原因之一正是面臨來自各大洲足協的阻力。例如在執委會內佔最多席位的歐洲足協,當年便反對就執委任期設限, 並堅持執委的品格審查應由各大洲足協自行負責。
前車可鑑,現在白禮達再度拋出類似的改革方案,是否能為FIFA帶來脫胎換骨的轉變,實屬疑問。事實上,白禮達今次成立的11人改革專責小組,雖然號稱由一名「中立持平」的主席領導,但餘下十名成員全是各大洲足協的代表,當中歐洲、亞洲、非洲及中北美洲代表各佔2名,南美洲及大洋洲足協代表各1名。
反貪腐監察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直言,改革專責小組的構成,並非完全獨立於FIFA,不足以為組織贏回公眾信任。由這樣的一群建制既得利益者,負責提出新構思去改革自己,說服力自然大打折扣,也令人懷疑小組最終提出的改革,只是換湯不換藥的門面手段。
贊助商撐獨立改革
安南牽頭值得考慮
當一個組織貪腐叢生,單靠內部改革自我完善,已不足以扭轉乾坤。曾應邀參與2011年白禮達改革FIFA計劃、惟因不滿進展而退出的「透明國際」,目前就伙拍國際工會聯盟(ITUC)和民間團體NewFifaNow等,希望透過外部監督壓力,促使FIFA改革,其核心主張就是成立一個真正獨立的改革委員會,由一位享譽國際兼具公信力的人士,領導一批外部專家草擬並落實改革,除了嚴限會長和執委任期最多8年、厲行獨立品格審查和薪酬透明,還要聘請外人對FIFA收支進行獨立審計,引入獨立的執委董委等。
ITUC秘書長最近推薦由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負責領導這個改革委員會。安南曾於2001年與聯合國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來自非洲加納,任內曾公開質疑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是非法行為,這些背景都令人相信他能公正不阿領導改革,敢於向強權說「不」。
當然,要迫使FIFA的權貴和既得利益者接受外部監督改革,空談理想主義是行不通的,不過隨着主要贊助商可口可樂率先公開表態,支持由外部人士負責領導推動FIFA改革,要求FIFA認真改革的壓力和呼聲勢必愈益高漲。
FIFA的貪腐,問題不在於個人,而是在於制度,即使白禮達明年下台,改由歐洲足協會長柏天尼接任,若沒有根本的制度改革,也不見得貪腐問題會驟然消失。正如「透明國際」總監Cobus de Swardt所言,FIFA已多次領紅牌,可是至今仍無法改革,FIFA虧欠廣大球迷和球員已太多了,若不好好回應外界要求獨立改革的呼聲,實不足以應付這場FIFA逾百年歷史以來最深重的危機。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