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吃進肚裏的食物,有得揀,也選擇新鮮的,但生活逼人,香港人很多時也無奈地變得「無得揀」,「沒有新鮮的,那就盡量選優質吧!」加拿大註冊營養師曾欣欣說。
何謂優質?在市場策略及食品包裝設計下,「垃圾」食品也可上架,甚至放置當眼處,讓你以為是好東西。
市民難避,唯有靠自己一雙精明眼,拆穿當中的健康陷阱和語言偽術,即使強調「天然」、「健康」、「低脂」的食品也不能盡信。
你大概沒有想到,有些標榜是牛奶飲品的產品並非鮮奶、部分黑朱古力成分最多是糖、有些乳酪飲品成分主要是水……「魔鬼」細節藏在產品成分表中。
識得揀,究竟應點揀?
重新「新鮮」「即食」的定義
曾欣欣(Gloria)早前花了數月時間,穿梭不同超市做資料蒐集,找出包裝食品的健康陷阱,有這個念頭,因為很多人為了減肥瘦身,戒吃這樣那樣,忽略了正確的選擇觀念。「健康飲食,其實除了『不要做』什麼,更重要是『要做什麼』。」
曾欣欣是加拿大註冊營養師,亦曾任香港社企Green Monday商品策劃顧問,她認為,要選擇健康優質的包裝食品,有時要有偵探頭腦,「市場上包裝食品五花百門,要查看食品包裝的正面和背面,與複雜成分表和營養資料。例如有一品牌的烏冬,標明是日本鮮烏冬,放在雪櫃上售賣,但英文卻寫着Instant Japanese Fresh Udon,除了水果蔬菜可以做到『新鮮』及『即食』,食品要Instant(即食),通常就要加工,加工之後,難以是真正的Fresh(新鮮)。」
先要認知攝取量
很多人購買包裝食品,多會留意營養標籤上的數字,了解糖、鈉、卡路里等含量,但她認為只留意這些數字的意義不大,因為一般人對正確攝取量沒有概念,例如100克中含150卡路里,哪到底是算高卡還是低卡?「最重要是留意它的成分,那就知道產品是怎樣做出來,了解它是有益或是無益。成分愈長,食物添加劑的數目字愈多,代表不是天然食物。」而在成分表中,排名愈前,代表那成分愈多,排名愈後,則成分比例愈少。
至於減肥人士,曾欣欣提醒,真正有助瘦身的,非低脂、低糖食品,而是選吃含豐富蛋白質及纖維的天然食物,因為天然蛋白質能提供持久的飽肚感。
文/ 李佩雯
圖/ 劉焌陶、李佩雯
編輯/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健康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