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午言﹕循序漸進推動人民幣貶值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7日 06:35
2015年07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7月21日是人民幣匯改10周年。10年前中國宣布放棄緊盯美元的匯率政策,採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使人民幣匯率能夠更加體現市場價值。10年之間,人民幣對美金匯率穩定地升值,累計升值超過30%。人民幣的流通和使用也在全世界範圍內擴大。這不僅是中國經濟穩步增長、國家實力大幅度提升的表現;也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效率提高的必然結果。現在,隨着將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的提案被關注,以及中國資本帳開放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


然而今年以來,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人民銀行開始逐步減息,人民幣出現了貶值壓力。有很多意見認為人民幣有必要保持堅挺,甚至小幅度的升值,以便更好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點。


首先,人民幣貶值是市場的要求。人民幣匯改正是為了讓市場可以更好的決定匯率。近兩年,受經濟增長下滑拖累的新興市場貨幣加速貶值,以央行主導量化寬鬆下的發達經濟體貨幣也競相貶值,不知不覺人民幣已經被相當高估。去年7月至今,日圓對人民幣貶值了23%,澳元貶值了29%,加元貶值了21%。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中國的消費者在日本、韓國、英國瘋狂掃貨,在加拿大,澳洲甚至是全世界瘋狂買樓。沒有其他原因,人民幣太值錢了。有經濟學家測算,按實際購買力衡量,人民幣被高估了至少20%。中國人海外購物的狂熱正是匯率市場的一個調節機制。高估了,中國產品無競爭力,就會有貶值壓力。推動人民幣逐漸貶值,正是順應市場,釋放壓力。


其次,人民幣貶值可以為中國經濟帶來急需的正面刺激。中國的經濟處在轉型期,經濟增長不可避免的要放緩。政府一方面要保持經濟穩定、就業充分,一方面又要解決長期積累下來的產能過剩、負債過多、槓桿過高的問題。逐步貶值的人民幣可以提高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促進出口,給中國經濟帶來急需的正面刺激。環顧四周,各國央行無不在不遺餘力地推動本國貨幣貶值。如澳洲、日本等央行官員,每每對公眾發言,都要提到本國貨幣還有貶值空間。隨之澳元、日圓就在外匯市場大幅貶值。用貶值的貨幣來提高本國產品的競爭力,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政府(央行)刺激手段。


人民幣國際化 穩定變化才是關鍵

最後,人民幣的逐漸貶值可以改變投機資本對人民幣只升不跌的預期,釋放人民幣突然大幅貶值,以及大量外匯資本撤出的風險。正如前些日A股大跌,投資者損失慘重一樣,一個沒有正常波動、人為製造穩定的市場,是非常危險的。不跌則已,一跌驚人,甚至一跌不可收拾。人民幣的逐漸小幅貶值,恰恰可以釋放這種系統性風險。如果一定要硬挺到不得不貶值的時候貶值,其過程必然是非常突然的、急劇的,其後果將是對金融崩潰的巨大恐慌和引發嚴重經濟危機。


當然,很多人會說,人民幣保持強勢、穩定,才可以更好的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其實是一個本末倒置的觀點。日圓、歐元這幾年都貶值了不少,可還是使用廣泛的國際貨幣。美元過去也常常大幅貶值,但從來都是最被信賴的貨幣、世界儲備貨幣。實質上,國家的經濟規模、競爭力以及世界貿易佔比,才是貨幣國際化的決定條件。中國GDP總量巨大,人口眾多,貿易發達,人民幣已經昂首闊步地走在國際化的路上,貶值還是升值並不是個問題,穩定的變化才是關鍵。


綜上所述,推動人民幣逐步貶值是對人民幣市場價值的自動校驗,是支持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一環,也是防範未來金融風險的必要措施。


作者是對冲基金投資總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