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脹溫和 新iBond短線套現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7日 06:35
2015年07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金管局宣布發行100億元的第5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上周二開始接受認購。由於近期中港股市風高浪急,令不少投資者轉向風險較低的定息投資產品,帶動iBond在首兩日認購反應熱烈,市場預料最終認購人數有機會超過50萬人。一如以往,iBond債券年期為3年,每手入場費為1萬元,債券持有人每半年將獲派息一次。


iBond派息率與本港通脹掛鈎,由於過去3年本港通脹都超越3%,所以過去四批iBond均有大約4厘至5厘派息年利率(見表)。但隨着往年通脹基數較高,本港上半年通脹率只有約3.7%,估計下半年的通脹料僅得2.3%(受油價下跌、全球物價疲弱、以及美國加息及內地旅客在港消費力下降有望令本港租金回落等因素影響),而全年通脹則約為3%左右(見圖),故意味這批iBond的回報或不及過去多年逾4厘的回報吸引。


回報料不及過去幾批吸引

事實上,iBond與IPO股票的特性頗為相似,iBond於聯交所上市,其透明度及流動性比一般非聯交所上市的債券為高,而且交易費亦較為廉宜,加上不少銀行及券商推出多種手續費優惠,令交易成本更低,故投資者選擇短炒及長期持有均可。


可換馬人民幣債券

雖然長線持有iBond的回報仍然比港元定存息率為高,但考慮到本港通脹應會繼續維持在較溫和的水平,iBond5回報預料未如以往吸引,故筆者認為能承受較高風險的iBond投資者可考慮短炒獲利,並將所得資金長線投資於回報較高的人民幣債券,投資者或可考慮在日後透過基金互認的框架投資於國內的人民幣債券基金,以獲取更高的長遠回報。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文內基金買賣策略亦只是模擬,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