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有大量評論將今次中國救市行動,與港府在1998年入市「打大鱷」相提並論,事實上,今天不少投資者視為長線投資之選的盈富基金(2800)正是當時退市的產物。
為減少退市對於市場造成的干擾,1999年11月,港府將當年入市的港股,打包成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場,成本港第一隻上市的ETF。投資者可透過購入盈富基金,而買入代表恒生指數的證券組合,每手500股。當時盈富基金以 333 億港元的規模發行,成為當時亞洲(日本除外)最大型的首次公開發售。不過,首批盈富基金上市,並沒有拖垮本地股市,反而出現恒指一路上揚的局面。截至2002年10月15日止,大概有 1400 億元的恒生指數成分股通過盈富基金流回市場,到此時,香港政府才最終完成退市。
為減少退市對於市場造成的干擾,1999年11月,港府將當年入市的港股,打包成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場,成本港第一隻上市的ETF。投資者可透過購入盈富基金,而買入代表恒生指數的證券組合,每手500股。當時盈富基金以 333 億港元的規模發行,成為當時亞洲(日本除外)最大型的首次公開發售。不過,首批盈富基金上市,並沒有拖垮本地股市,反而出現恒指一路上揚的局面。截至2002年10月15日止,大概有 1400 億元的恒生指數成分股通過盈富基金流回市場,到此時,香港政府才最終完成退市。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