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半職爸爸﹕旅行與視角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8日 06:35
2015年07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暑假到了,很多家長選擇帶子女到外地旅行,一來是為了自己散心,放鬆一下,一來也是為了讓子女體驗外國的風土人情,增長知識。


我認識不少家長自己旅行時從無寫日誌習慣,但子女同行,必規定他們每天圖文並茂記下旅行一切,於是一個假期之後,孩子果然製作了一份非常精彩的旅行日誌,就好像一份會交給老師評分的專題習作一樣。


每個家庭各有不同的旅遊方式,有的是大自然取向,有的是博物館取向,有的是主題公園取向,有的是運動取向,有的志在訓練孩子自理能力,有的只是為了讓孩子練習英語。


究竟一個旅行回來,孩子是否必然脫胎換骨?我看未必。


平日多薰陶 勝過旅行才學習

孩子的性格與行為,受先天因素影響,也與後天的家庭環境有關。如果家長平日周六日親子活動,也是「專題研習、學術意味」極重的話,孩子去不去歐洲博物館,大抵也是一個「文藝硬知識」水平相當不錯的人;如果家長平時疏於管教,臨旅行時才強迫孩子有樣學樣,「東施效顰」,效果當然非常有限,甚至引來許多在我看來頗為「無謂」的親子衝突。


旅行的本質,和閱讀一樣,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感受大有分別,甚至南轅北轍。世界上並無必讀的書,正如地球上沒有最值得前往旅遊的國家一樣。我認為這本書絕頂好看,但其他人可能覺得沉悶至極;我認為這本書難看得死去活來,偏偏許多人捧讀再三,看得十分高興。


商業化威尼斯 可恨而不無聊

最近在意大利旅行時碰到一個中國遊客,她認為威尼斯無聊透頂,因為整個城市就是一個人工化的大型觀光區。這種商業旅遊淘空一座城市的觀點,近年頗引起學界關注。我並非反對她的觀點,只是她這樣說時,我女兒也在一旁聽着,我當時最大的關注不是威尼斯是否被淘空,而是我們應該怎樣閱讀我們踏足的地方。


如果威尼斯真給旅遊產業淘空了,對我而言,準確的用詞不是「無聊」,而是「可恨」。威尼斯這樣的一本書,可以是可哀可憐可歌可泣,但絕不應「無聊」。一本可以令人憤怒感慨的書,當然不可能無聊。


想像是更好的旅伴

當我坐着前往威尼斯外島的船,想像元末明初有幾多威尼斯人不顧一切駕船朝無垠的遠洋出發,來到遙遠的東方彼岸,有的人回來成為巨富,有的人葬身深海,從此不再回來——他們當年出發看到的汪洋景象,跟我現在看到的豈不是一樣?

波濤洶湧,再不是浪,而是內心的翻騰。


旅行和閱讀一樣,精彩之處,常在言外。希望孩子能明白,想像比起眼睛,是更好的旅伴。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現為全職爸爸,兼全職寫字人。有時是悠閒的半職寫字人和忙碌的半職爸爸


文﹕張帝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