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論盡教育﹕為南亞裔之星喝釆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8日 06:35
2015年07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文憑試(DSE)放榜,有人快活有人愁是正常現象,商台《光明頂》主持陶傑說有些考生其他科目成績好好,肥咗中文科,無緣入本港公立大學。中文科向有「死亡之卷」稱號,好多學生哥學生姐聞「中」喪膽。王師奶聽完陶先生對中文科試卷分析,第一個想到的是印巴裔學生。他們大都是香港「土產」,是百分百香港居民,雖然中文並非他們的母語,但小學一定要學中文,中文成績不好影響中學派位,中學中文成績不好影響文憑試,自然影響入大學的機會。


土產印裔考生DSE奪佳績

小婦人正在盤算幾個數字﹕有幾多個南亞裔學生參加中學文憑試?有幾多個考生分數足夠入大學?他們中文科成績平均及格率如何?要取得上述答案並不容易,考評局可能根本無這些統計。今晨閱報,眼前一亮,有位「土產」印裔考生Singh Taranvir,考獲兩科5**及三科5*,他入梗公立大學,最難得是GCSE中文科考獲A級,大學入場券打風都打唔甩。王師奶為這位印裔同學喝釆之餘,也為其他在學習過程中墮馬的少數族裔學生們心痛,也為教育官員沒有關心這些也是香港居民的印巴裔學童而慚愧。


教育局欠誠意助南亞裔生

王師奶記憶所及,幾年前曾有一批印巴裔家長向教育局官員攔途請願,又圍住學校向校長遞信,為的是請求教中文時要有英文翻譯和適當配套,擾攘了超過一個小時,學校才肯接信。此事已過去一段日子,今日重提是希望教育局不要和稀泥下去。教育局規定學校收到10個南亞裔學生,政府會有津貼,買教材或多請教師助理悉隨尊便,交咗個波畀你就是你的責任。即使學校好彩收到津貼,買薑唔辣,買醋唔酸,但總好過無;如果收得9個,津貼得個「吉」,笑唔係,喊又唔係。教育局根本無誠意解決問題,讓這批中文非母語的南亞裔兒童站在死胡同,進退不得。如果佢老竇係夏利里拉,家財億萬,去讀國際學校,考IB,視中文如無物,睬你都傻。若果人人好似上文的Singh咁爭氣,教育局可以翹埋雙手。若政府瞌埋眼唔理,人數愈來愈多,分分鐘都是地雷。


據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告知小婦人,一些收生不足的弱勢學校,收到這些學生真是又驚又喜﹕喜的是天降「外」援,解除殺校或縮班威脅;驚的是Easy come, easy go,一齊拉隊走。原來有些「好心」社工,睇通學校弱點,出頭替他們「丁娘十索」,要這要那。既要免費書簿,又要免費午餐,課餘又要補習,甚至車費津貼,稍一逆意,拉隊「喬遷」。學校為保障老師飯碗,大多逆來順受,打橫吞。王師奶不敢信其必有,也不敢信其必無。


文﹕王師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