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鐵西港島線今年3月底全線通車迄今4個月,港島中西區不同交通工具的客量均全面下跌。運輸及房屋局昨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顯示,截至今年4月,專營巴士、電車及專線小巴的每日平均客量,下跌11%至26%不等,專營巴士每日客量更大跌9.22萬人次。
電車小巴客跌逾一成
運輸及房屋局文件顯示,截至今年4月,即西港島線全線通車後1個月,中西區的專營巴士平均每日客量,由去年9月的34.91萬人次,大幅跌至25.69萬人次,每日流失9.22萬人次客量,跌幅高達26%;至於專線小巴同期客量,就由6.95萬人次跌至6.22萬人次,跌幅11%。電車客量期內則由19.75萬人次,跌至17.31萬人次,跌幅12%。至於紅色小巴,當局稱因紅色小巴運作靈活,運輸署沒有規限行車路線,暫未有乘客變化數字。
因應西港島線通車後出現的客量變化,運輸及房屋局表示,已逐步落實專營巴士路線重組計劃,並新增3條接駁鐵路站的專線小巴線,來往南區及堅尼地城站;當局亦會因應情况與電車公司探討改善營運環境的方案,電車公司現時已加強西環至銅鑼灣及北角等中短途路線服務。當局又稱,西港島線對薄扶林道一帶交通情况的全面影響仍有待觀察,運輸署會繼續留意,並因應乘客需要調整。
運房局:重組巴士線 增3小巴線
冠榮車行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僑生表示,專線小巴的生存空間受鐵路擴展蠶食,雖然政府已調整部分小巴線,但力度不足,3條新增的小巴接駁線亦未能彌補客量流失,而部分紅色小巴線如西環至柴灣,近期更大幅削減車隊規模,「由原先100部車減至現在10至20部」,現時小巴業界正爭取將座位增至20座,期望減低經營成本,初步認為可在專線小巴先實行,期望署方批准。
民主黨交通事務副發言人柴文瀚認為,政府應從《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全盤檢視小巴、專營巴士及電車的定位,並為業界在鐵路擴張下找到生存空間,否則長遠有其他新鐵路線通車後,可能會造成小巴業界集體放棄經營一些小巴線,令市民不便。
電車小巴客跌逾一成
運輸及房屋局文件顯示,截至今年4月,即西港島線全線通車後1個月,中西區的專營巴士平均每日客量,由去年9月的34.91萬人次,大幅跌至25.69萬人次,每日流失9.22萬人次客量,跌幅高達26%;至於專線小巴同期客量,就由6.95萬人次跌至6.22萬人次,跌幅11%。電車客量期內則由19.75萬人次,跌至17.31萬人次,跌幅12%。至於紅色小巴,當局稱因紅色小巴運作靈活,運輸署沒有規限行車路線,暫未有乘客變化數字。
因應西港島線通車後出現的客量變化,運輸及房屋局表示,已逐步落實專營巴士路線重組計劃,並新增3條接駁鐵路站的專線小巴線,來往南區及堅尼地城站;當局亦會因應情况與電車公司探討改善營運環境的方案,電車公司現時已加強西環至銅鑼灣及北角等中短途路線服務。當局又稱,西港島線對薄扶林道一帶交通情况的全面影響仍有待觀察,運輸署會繼續留意,並因應乘客需要調整。
運房局:重組巴士線 增3小巴線
冠榮車行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僑生表示,專線小巴的生存空間受鐵路擴展蠶食,雖然政府已調整部分小巴線,但力度不足,3條新增的小巴接駁線亦未能彌補客量流失,而部分紅色小巴線如西環至柴灣,近期更大幅削減車隊規模,「由原先100部車減至現在10至20部」,現時小巴業界正爭取將座位增至20座,期望減低經營成本,初步認為可在專線小巴先實行,期望署方批准。
民主黨交通事務副發言人柴文瀚認為,政府應從《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全盤檢視小巴、專營巴士及電車的定位,並為業界在鐵路擴張下找到生存空間,否則長遠有其他新鐵路線通車後,可能會造成小巴業界集體放棄經營一些小巴線,令市民不便。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