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別報告﹕酷熱天氣警告現正生效,紫外線平均指數為10,強度甚高。要避免陽光侵害小朋友的白滑肌膚,戶外活動時,爸媽謹記要為孩子們做足防禦措施,小朋友才能開開心心和太陽伯伯玩遊戲!
夏天一定要曬得一身古銅色才算健康?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12年本港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新症有895宗,相比2002年多293宗。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則引述皮膚專科醫生,指出這類病症很多時與過度暴曬有關,所以想擁有健康膚色,都要曬得其所才成。
對於選擇防曬用品,家長們都有不少謬誤,以為產品上註明的SPF數值愈高愈好。皮膚專科醫生陳厚毅(圖)指出,應注意防曬用品防禦UVA及UVB的兩大元素。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即防禦UVB指標,以數字為單位。UVB能灼傷皮膚,導致變紅及脫皮。假設皮膚在沒有塗抹防曬用品下暴曬10分鐘會被曬傷,使用SPF 15的防曬用品後,便可將曬傷的時間延遲15倍,即150分鐘。
醫生解說﹕SPF值30的防曬用品可防禦約97%UVB,加上使用防曬用品應約每兩小時補搽一次,所以毋須特別選用SPF數值太高的產品。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
即防禦UVA指數,抵抗效果由PA+至PA++++,愈多「+」代表抗UVA能力愈高。UVA會令皮膚變黑、老化,甚至形成皮膚癌。
醫生解說﹕由於UVA可穿過雲層,所以就算太陽沒有直接照射,UVA都可傷害皮膚;而且這種傷害是日積月累,所以別以為只有在烈日下活動才需要塗防曬。
半歲前避免曬太陽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建議,6個月以下嬰兒應避免直接曬太陽,6個月以上的兒童有需要時可使用防曬用品。陳厚毅表示,小朋友用防曬用品應以簡單為主,無香料及最少化學物為佳。「很多防曬用品兼具保濕、滋潤甚至是粉底功能,但這亦代表它們或加入了不少添加劑,更易造成敏感。」
他又指防曬用品可大致分為物理性和化學性,物理性是指塗抹在皮膚表面後,形成一層保護膜以達到防曬效果;化學性則指塗抹後,產品會將紫外線吸收再轉化為無害物質。「對小朋友而言,選擇物理性防曬用品較理想,這類產品多呈乳白色,塗抹後會變成『白口雪 口雪』,大人或不喜歡。不過,現時大部分防曬產品都是混合性質,很少純物理性或化學性。」
另外,不少防曬產品聲稱有防水效果,陳厚毅說,進行水上活動時,當然可選擇防水的防曬用品,但這不代表塗抹後便毋須「補搽」,因為防水防曬用品只能維持有限度的防水時間,當小朋友出汗或游泳後,均需定時補搽以保護皮膚。
曬前半小時塗搽
BB care護理總監及註冊護士林小慧提醒家長防曬產品並非一搽見效。「家長使用前可細看產品說明,一般會指出應在皮膚接觸陽光前半小時塗上,而防曬功能大約維持兩小時左右。所以,若小朋友下午2:00開始戶外活動,應於1:30搽好,然後在3:30至4:00再補搽一次。同時也要留意塗於身體的防曬產品,是否也適合臉部。」她又指戶外活動後應替小朋友徹底冲洗乾淨,特別是帶防水功能的產品更要仔細洗淨,以免積聚於毛孔形成油脂粒。
◆輕鬆知多啲
噴劑或塗不勻
近年坊間推出不少噴劑防曬產品,用法方便,省卻慢慢塗抹的麻煩。陳厚毅指這種產品適合較多毛髮的成年人,藉此減少使用過稠的乳液,避免引起毛囊炎。但他提醒家長,噴劑可能令防曬液塗得不夠均勻,也難以控制分量;加上壓縮氣體會加入化學物質,家長需留意。
文﹕顏燕雯
圖﹕陳淑安、資料圖片
小模特兒﹕Hik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