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股再跌毋須恐慌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9日 06:35
2015年07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為了穩住信心,中國證監會在周一滬股大跌之後,又再以「接受訪問」方式大派定心丸;中證監的發言人張曉軍回答記者問題時,表示負責護盤的「國家隊」中國證券金融公司並沒有退出股市,反而會擇機增持,發揮穩定市場的職能。


從6月12日至7月初,大陸股市持續暴跌,北京用盡方法希望穩住跌勢,但無法成功,證監、央行、國資委、財政部、保監會、中證金公司等都用不同措施例如大股東禁止售股,國企必須回購股份等等,然而形勢未見好轉,最後官方出動公安部協助,命令期貨公司禁止沽空,並由公安偵查所謂「惡意沽空」的行徑,結果滬指穩住,並回升至4000點左右。


當大家都以為「股災」基本告一段落之際,本周一股市下跌再破紀錄,滬指收報3725點,跌幅高達8.48%,創出8年來單日最大跌幅。到底是上一輪的「暴力救市」未能奏效?還是有其他原因令股市再次暴跌?


路透社估計,中國總共籌劃了5萬億元資金入市,制止市場的恐慌性拋售,內地的中證金公司則表示,會計劃以最高額4萬億入市護盤,內地媒體估計,4萬億大概是各個機構提供入市的孖展金額。


有中央護盤 難釀大禍

不管是4萬億還是5萬億,其數額都十分驚人,接近中國GDP總值近一成。為股市護盤提供資金的是人民銀行,由人行向中證金公司提供借貸,或在同業市場借入資金托市,如果A股長期低沉不起,央行到底有多少彈藥可以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充足?周一的跌市假如持續而觸發另一波危機,政府還可以用什麼方法遏止股市的跌勢?


股市大跌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影響甚微,據內地的證券界數字,今年頭5個月新股發行頻密,但股市融資總額大約只等於債市和銀行貸款籌集資金總額的4%。有分析認為,至今大陸資本帳仍未完全開放,A股市場仍在中國政府全權掌控之內,即使股災也不致釀成大禍。話雖如此,這樣一個離不開政府指令和保護的股市,又怎能令中國的金融市場和世界接軌?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