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來「創業」、「創新」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而不論當中哪一個議題,都避不開人才這個問題。除本地人才之外,我們不得不談及的還有近10年來不斷壯大的一個團體——「港漂」。所謂「港漂」,其實就是中國內地到香港留學或者工作的人士,這批人通常是通過香港政府吸納人才的政策來到香港,整體來說素質都較高。入境處數據顯示,每年來港就讀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的內地學生數目從1998年的916人,到2014年的19,606人,累計數目超過16萬。具備內地背景、結合香港高素質的高等教育,這十幾萬人才理應是香港社會的財富,然而這些年這批人才返回內地工作的流失率卻逐年增長。
內地優秀學生到港學習,除了熱門的商科,他們更會選擇在本土並不熱門的工科學習,這對極度欠缺人才的香港資訊科技等工程行業無疑是一大樂事。但港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卻在畢業後甚至在香港工作到具備一定能力時,選擇回內地發展,不免遺憾。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近年來內地經濟騰飛,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發展創造了更多機會,而國家從政策上鼓勵與保障年輕人創業,「互聯網+」更是給電子工程科的學生開闢了新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現今香港的薪資水平在中高薪層級並不具備很大優勢,而香港的學習工作經歷能為內地生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獲得很高的起薪。拿資訊科技行業來說,由於整個行業生態鏈發展政策欠缺統籌、缺乏本地資歷認證、政府項目壓價嚴重,即便高級編程師也未必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內地這幾年重視「互聯網+」的發展,編程師在獲得較高待遇的同時也得到社會認可與重視,比較之下,香港連成立一個統籌創新及科技的政府部門都因少數人在立法會拉布而久久擱置,我們就不難理解人才流失現象了。
港對內地人才重視程度不高
此外,筆者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香港社會對內地人才的重視程度不高,除了政府的人才政策有待完善,整個社會氛圍對內地人士的尊重程度也有待提升。筆者與一些內地在港就業人士的談話中發現,他們普遍覺得近幾年香港社會的包容度大不如從前,有一位說起父母在香港街上說着普通話受到不友善的對待,更有一位稱佔中後的香港是「撕裂的社會」。一個不友善的社會如何讓外來人口安居樂業?反觀現在全球各地對內地留學生的歡迎程度逐步上升,更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會針對一個群體做出不文明的抵抗行為,這點不僅對人才流失還要對香港國際形象的破壞負很大責任。
只有整個社會良性發展,市民才能安居樂業,全世界都在發展,如果我們還總是故步自封,帶着過時的觀念看法來對待內地人士,如何守護香港多元發展的活力?特別是資訊科技這類需要專業人才的行業,更是期待着社會能懷着包容的態度來給行業、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同時,創新及科技人才的培育與發展規劃極需要一個專門的政策局來統籌才能做到,希望社會有更多有心人能夠支持,才能創造香港更好的未來。
作者是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
內地優秀學生到港學習,除了熱門的商科,他們更會選擇在本土並不熱門的工科學習,這對極度欠缺人才的香港資訊科技等工程行業無疑是一大樂事。但港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卻在畢業後甚至在香港工作到具備一定能力時,選擇回內地發展,不免遺憾。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近年來內地經濟騰飛,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發展創造了更多機會,而國家從政策上鼓勵與保障年輕人創業,「互聯網+」更是給電子工程科的學生開闢了新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現今香港的薪資水平在中高薪層級並不具備很大優勢,而香港的學習工作經歷能為內地生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獲得很高的起薪。拿資訊科技行業來說,由於整個行業生態鏈發展政策欠缺統籌、缺乏本地資歷認證、政府項目壓價嚴重,即便高級編程師也未必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內地這幾年重視「互聯網+」的發展,編程師在獲得較高待遇的同時也得到社會認可與重視,比較之下,香港連成立一個統籌創新及科技的政府部門都因少數人在立法會拉布而久久擱置,我們就不難理解人才流失現象了。
港對內地人才重視程度不高
此外,筆者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香港社會對內地人才的重視程度不高,除了政府的人才政策有待完善,整個社會氛圍對內地人士的尊重程度也有待提升。筆者與一些內地在港就業人士的談話中發現,他們普遍覺得近幾年香港社會的包容度大不如從前,有一位說起父母在香港街上說着普通話受到不友善的對待,更有一位稱佔中後的香港是「撕裂的社會」。一個不友善的社會如何讓外來人口安居樂業?反觀現在全球各地對內地留學生的歡迎程度逐步上升,更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會針對一個群體做出不文明的抵抗行為,這點不僅對人才流失還要對香港國際形象的破壞負很大責任。
只有整個社會良性發展,市民才能安居樂業,全世界都在發展,如果我們還總是故步自封,帶着過時的觀念看法來對待內地人士,如何守護香港多元發展的活力?特別是資訊科技這類需要專業人才的行業,更是期待着社會能懷着包容的態度來給行業、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同時,創新及科技人才的培育與發展規劃極需要一個專門的政策局來統籌才能做到,希望社會有更多有心人能夠支持,才能創造香港更好的未來。
作者是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