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券商場外融資納監管 A股尾市倒升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30日 06:35
2015年07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股災之後亡羊補牢,中國證券業協會(簡稱中證協)首次將場外證券業務納入監管範圍,要求相關券商備案並定時更新數據。專家分析指出,由近日場外融資平台被禁止,至現時獲納入監管、重啟有望下,短期內對於券商有利,但長期而言仍會影響整個內地融資市場的活躍程度。


中證協昨日發布《場外證券業務備案管理辦法》,9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此之前,中國對於場外證券業務的監管近乎零,但現時卻變成「零容忍」。


短期有利券商 長遠影響融資活躍度

此次規管的原則(見表),把場外證券的銷售與推薦、場外資產融資、第三方接口後台、技術服務外包業務,甚至場外金融衍生品一併納入監管範圍,可謂一網打盡。備案程序方面,券商首次開展某項場外證券業務後一個月內需提交材料、每月10日前必須上報一個月場外業務規模等信息,以及每年4月30日前送報上年度報告等,且對於無法完成上述信息披露的,更會實施黑名單制度,上榜期間不得新開展相同場外業務,一旦永久列入黑名單,則會作出清倉安排。


國泰君安證券業分析師趙湘懷認為,此舉對於內地監管機構獲得市場一手數據意義重大,不過,他相信得到監管的是與券商相關的業務,包括由恒生電子等接口接入的配資業務。但是民間借貸、P2P配資仍然無法監管,牛市期間此種配資仍將會大量湧現。


而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則認為,「未有正式規管下,才促使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但在給予合法通道後,相關創新可能喪失活力。不過短期內由禁止轉為監管下開放,對券商有好處。他認為真正遏止「瘋牛」行情只能靠推行註冊制,「由政策市走向市場主導」,否則其他一切都是徒勞。


滬深兩市兩融餘額昨日再減少281億元,而在國家隊救市身影下,昨日尾市忽然倒升,全日共2173隻股份上升。滬指升3%,收報3789點,然而滬深兩市成交額也縮水至1.08億人民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