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永鈞﹕福利不保傷與義 人心不得不冷漠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01日 06:35
2015年08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6年前,一名東莞保安因盡忠職守,奮勇抓賊,招來歹徒報復。女兒被毁容、輪姦,最終甚至離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他本人不斷上訪及找尋女兒,望能爭到應得的補償及尋回愛女。至於他兒子,則因疏於管教,最終學壞被拘。這是典型的做好事反遭慘報的事例。不幸的是,他的事迹並非個別例子,而是每日在全國各地不斷地發生。


古語有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一般而言,若有人看見他人處身於生死危難中的話,大多會拔刀相助,出手相救。但在中國,拯救他人性命的代價卻有可能是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即使救的是至親,也未必能作這麼大的犧牲,更可况是一個與自己毫無關係的陌生人?由於醫療費用過於高昂,事故受害人往往難以獨力負擔,為了確保自己有足夠的金錢去應付龐大的醫療費用,那些受害人不惜埋沒自己的良心,訛詐出手相助的恩人。結果,願意出手救助他人者愈來愈少,袖手旁觀、見死不救的人則愈來愈多。幾年前,轟動全國的「小悅悅事件」,以及老人訛詐救命恩人,致其服毒自盡的慘劇把人性的醜惡表露無遺。但是若然仔細地想想的話,那些冷酷無情的人未必便不是制度下的受害者。


冷酷無情者未必不是受害者

今日的中國雖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救死扶傷、援助老弱的福利卻欠周到。事故受害人為求生存,變得不擇手段。另外,也由於醫藥費太高,對於因救己命而受重傷的救命恩人,只能選擇無視其生死,甚至落井下石,他們的見義勇為也鮮獲任何嘉許。此外,有不少事故受害人,在意外剛發生的時候,本來尚有一線生機。可是肇事者卻不甘付出自己難以承擔的龐大費用,而心生毒念,致受害人於死地!他們的本性也許並非如此,但為求自保,卻別無他法,被迫收起自己的惻隱之心。正是現今的制度,造成「傷不得治,義不得賞」,也使「大恩若仇」的真義以如此殘酷的方式表達出來。


中國政府指控維權律師把「普通」事件,炒作成社會大事。中國政府所指的「普通」事件,大多是這種因制度問題使弱勢受欺壓或好人得惡報的慘劇。可是,中國政府為了營造社會的「和諧」氣氛,卻又不願花費時間和精力處理一些與黨權以及執政地位無關的事,不但沒有正視問題,反而竭力打壓提出問題的人。正正就是這種態度,姑息養奸之餘,也使人心變得冷漠:有恩不思報,見死不願救,殺人不眨眼!


作者是自由撰稿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