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葉國華﹕美國民眾的向心力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01日 06:35
2015年08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共有1600多名德國的專業人員被收留為美國人,當中有不少是納粹分子、黨衛軍成員。他們本應被送往軍事法庭受審,但最終都被美國「洗白」。情况就像今日的香港,許多內地精英大學生來港前,都曾參與過共青團等組織。全國共有8000多萬名黨員,主要都是精英階層、領導階層,我們應以常識去理解他們的背景。


美國除了消化移民的能力外,另一重大優勢就是美國民眾的向心力。這種向心力和中國的不同:中國是由政府明顯地發動民眾對國家的向心力,美國則是整個社會體系,包括大學、傳媒等都不斷教育美國人民認識和支持美國,使人民對美國採取一種正面的看法。反觀中國,因為自身體制的問題,形成了我們對中國的負面研究較多。我相信再過二三十年後,待中國的政治架構體制有所變化時,這個現象才能得以改善。


美國的民主政治使它在各方面的反應較慢。中美相比,中國的建設速度快很多,但這並不代表美國的制度較差,可能美國的決策會更深入,討論時更徹底。而且,美國的動員能力相當強。每當美國有緊急情况時又能迅速反應,亦可激發美國人民動員起來。


中美兩國良性的經濟競爭,令全人類可能有巨大的經濟飛躍,中美亦會互相因對方的壓力而不斷改善自己,更能振興及共同建設全球。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周六下午2 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許欣琪、黎婉嫻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