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浴血奮戰 中國以弱勝強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02日 06:35
2015年08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在國力軍力懸殊下,中國軍隊在抗戰中仍浴血奮戰,數次擊敗日軍。


1937年9月25日,中共領導的第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115師在山西大同平型關附近伏擊日軍,殲敵1000多人,擊毁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這是「七七事變」後的首場勝仗,內地史書稱之為「平型關大捷」。


長沙激戰月餘 中日各傷亡逾10萬

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的「台兒莊會戰」,中國軍隊約29萬人和日軍約5萬人在徐州台兒莊激戰一個月。中方傷亡5萬餘人,斃傷日軍2萬多人。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曾3次赴徐州視察督戰。


1938年9月底,日軍主力第106師團孤軍深入到江西九江德安縣萬家嶺地區。國軍第九戰區部隊由薛岳指揮下屬10萬將士,在南潯鐵路戰場與日軍約28,200人激戰13晝夜,殲敵1.4萬,是日軍前所未遇的重挫。


湘西反攻 200公里戰線殲敵3萬

腥風血雨的「長沙會戰」是國軍與日軍在正面戰場的最激烈攻防戰。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間,中國軍隊與日軍在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有過4次大規模會戰,日軍先後出動66萬人次,國軍出動100多萬人次,是抗日戰爭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大會戰。日軍共傷亡10.7萬人,中國軍隊共傷亡13萬人。直到1944年5月第4次會戰,激戰月餘,日軍才攻陷長沙。


「湘西會戰」是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場會戰。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會戰從1945年4月9日起,止於6月7日。日軍共投入5個師團10萬兵力,國軍方面是由何應欽上將親自指揮的9個軍26個師的18萬兵力,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國軍在會戰主力王耀武指揮下,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會戰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殲敵3萬餘人。湘西會戰的勝利,標誌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


此外,從1939年12月18日到1940年1月11日的廣西「崑崙關戰役」;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的「緬北滇西戰役」 ,中國軍隊也曾戰勝過日軍。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