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短短一年間,從一個月50萬元交易變成每月百億元交易額,內地農產品B2B電商平台「一畝田」的飛速崛起一度成為互聯網+大潮中又一個美妙故事。
不過,一則質疑報道及一系列莫名其妙的交易資料讓這個故事似乎變成了「事故」。一畝田30日開放後台資料回應疑點,並表示雖然看起來像假的,但我們的故事的確是真的。不過,稍顯業餘的發布會安排讓整個事件繼續陷入迷霧。
107萬噸洋蔥鬧笑話
和內地圍繞着互聯網+的諸多創業平台一樣,一畝田也有着自己的概念和由此延伸的故事。該企業希望通過自己的撮合平台,將農業中的散戶、大戶、龍頭企業所提供的「供給」與批發商、飯店、超市、加工企業所共同組成的「需求」相對接,從而重塑農業生態。
和千奇百怪的創新平台相比,一畝田的模式並不炫目,甚至都稱不上特殊。有業內人士戲言,其就是農業領域的趕集網和58同城,無非是將撮合交易的商品鎖定為農產品。
有基於此,其月交易額由50萬元向100億元跨越的故事就引發了很多的質疑。內地有媒體日前找到了一畝田交易動態裏的BUG。比如說「6小時前劉老闆採購了999.999噸毛桃」——誰那麼精準,非要購買999.999噸毛桃?
再比如說,「9小時前老闆採購了1073741.8235噸的洋蔥」——盛產洋蔥的西昌,一個市的洋蔥產量也不過30多萬噸,我想知道哪個種植大戶種出了107萬噸的洋蔥,還一口氣都賣出去了!
結合各方對一畝田報道的集中出爐,質疑者認為,上述一切美好故事只不過是為了融資所開始講的一個新的虛擬故事。
高管溝通會 愈解愈模糊
一畝田公司30日下午首次召開媒體溝通會展示了過去一年的交易後台資料。一畝田高管回應說上述莫名資料均是平台運行的漏洞所致,並沒有計入交易量中。同時,他還否認了一畝田存在有意攻關。
不過,並不專業的回應讓整個事件更加模糊。比如說,面對107噸洋蔥資料究竟怎麼出現的追問,一畝田高管就有些支支吾吾的表示,自己是文科生,不太懂技術。
對這一問題進行解釋的所謂的技術人員,也被媒體發現其並非技術部門負責人,而是支付系統負責人回應技術問題的發布會上,一畝田技術部總負責人和CEO都不在現場,光由不懂技術的市場部出面回應讓許多現場記者都趕到說服力欠缺,也讓發布會有了些火藥味。
一名業內人士就指出,在大家都在講故事的年代,通過美好的願景吸引投資無可厚非。但如果願景已經成為現實,那就需要拿出足夠可信的證據,否則這些資料事故會讓整個故事大丟分。
馮其十
不過,一則質疑報道及一系列莫名其妙的交易資料讓這個故事似乎變成了「事故」。一畝田30日開放後台資料回應疑點,並表示雖然看起來像假的,但我們的故事的確是真的。不過,稍顯業餘的發布會安排讓整個事件繼續陷入迷霧。
107萬噸洋蔥鬧笑話
和內地圍繞着互聯網+的諸多創業平台一樣,一畝田也有着自己的概念和由此延伸的故事。該企業希望通過自己的撮合平台,將農業中的散戶、大戶、龍頭企業所提供的「供給」與批發商、飯店、超市、加工企業所共同組成的「需求」相對接,從而重塑農業生態。
和千奇百怪的創新平台相比,一畝田的模式並不炫目,甚至都稱不上特殊。有業內人士戲言,其就是農業領域的趕集網和58同城,無非是將撮合交易的商品鎖定為農產品。
有基於此,其月交易額由50萬元向100億元跨越的故事就引發了很多的質疑。內地有媒體日前找到了一畝田交易動態裏的BUG。比如說「6小時前劉老闆採購了999.999噸毛桃」——誰那麼精準,非要購買999.999噸毛桃?
再比如說,「9小時前老闆採購了1073741.8235噸的洋蔥」——盛產洋蔥的西昌,一個市的洋蔥產量也不過30多萬噸,我想知道哪個種植大戶種出了107萬噸的洋蔥,還一口氣都賣出去了!
結合各方對一畝田報道的集中出爐,質疑者認為,上述一切美好故事只不過是為了融資所開始講的一個新的虛擬故事。
高管溝通會 愈解愈模糊
一畝田公司30日下午首次召開媒體溝通會展示了過去一年的交易後台資料。一畝田高管回應說上述莫名資料均是平台運行的漏洞所致,並沒有計入交易量中。同時,他還否認了一畝田存在有意攻關。
不過,並不專業的回應讓整個事件更加模糊。比如說,面對107噸洋蔥資料究竟怎麼出現的追問,一畝田高管就有些支支吾吾的表示,自己是文科生,不太懂技術。
對這一問題進行解釋的所謂的技術人員,也被媒體發現其並非技術部門負責人,而是支付系統負責人回應技術問題的發布會上,一畝田技術部總負責人和CEO都不在現場,光由不懂技術的市場部出面回應讓許多現場記者都趕到說服力欠缺,也讓發布會有了些火藥味。
一名業內人士就指出,在大家都在講故事的年代,通過美好的願景吸引投資無可厚非。但如果願景已經成為現實,那就需要拿出足夠可信的證據,否則這些資料事故會讓整個故事大丟分。
馮其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