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剛需強勁 政策鬆綁 內房勝本地地產股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03日 06:35
2015年08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卓百德在上文已分析何以本港樓市未來一年仍可看好,跟着他會分析內地樓市的情况。他認為,未來10年內地將有逾億名農村人口移居至城市,為房地產市場帶來龐大的發展空間。加上中央近月連番推出有利政策,內地樓市將出現由跌轉升的拐點。


卓百德曾出任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地產研究部主管,他除了是本港樓市專家外,亦十分了解亞洲地產投資。他在是次專訪中分析,在歐、美市場的地產股中,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佔市值近四成,屬市場主流;惟在亞洲地產股中,地產發展股佔比逾六成,收租股佔約兩成半,餘下一成半才是REITs。


未來10年 逾億農民移居城市

他續稱:「過去數十年,數以億計亞洲農村人口移居城市生活及工作,因此他們需要在城市居住,這是很龐大的實際需求。例如我1980年來港時,一般人買樓非常困難,銀行普遍不願借出按揭,但目前超過一半香港人已自置居所;內地大型城市居民在1980年代初期自置居所的比例亦很低,目前已增至逾六成;在雅加達及曼谷,期內人口亦由數百萬倍增至近1000萬,這亦帶來住屋需求,為區內地產發展商帶來很多業務發展及盈利增長機會。」


卓百德預測,未來十年亞洲六大國家(包括中國、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越南)將有3.5億名農村人口移居至城市,當中逾億名來自內地,故他認為上述利好亞洲地產發展股的趨勢未完,內房股更值得長線看好。


估值廉 逢低吸內房

除了實際需求外,投資內房股另一關鍵因素是要看國策。在2010至2014年,中央先後加息、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推出「限購令」及「限價令」壓抑置業需求,故內地房地產市場在2013年見頂後,2014年轉趨淡風,價量同步回落。惟卓百德認為,隨着中央過去一年逐步取締上述限制樓市發展的措施,內地樓市近月成交量正開始回升,市場正出現拐點。


卓百德引述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指6月內地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上升的城市有27個,按月增加7個,是連續兩個月按月增加;下跌的城市雖然多達34個,但已按月減少9個;不變的城市達9個,按月增加2個。他分析,愈來愈多城市錄得按月樓價上升,加上同期成交量亦增加,是典型復蘇初期的迹象,故他預測內地樓市正出現由跌轉升的拐點。


既然內地樓市見底在望,自然利好內房股。卓百德認為,不少優質內房股目前市盈率只有6倍、7倍,股價較每股資產淨值(NAV)大幅折讓,值得逢低吸納。他特別提到,房地產是資本密集行業,地產商如何籌集巨額資金屬關鍵。過去內房股融資主要靠銀行貸款,或在香港及新加坡發行點心債,但今年內房股已獲准在內地發行債券集資,這有利降低資金成本,加上個別內房股亦完成配股(見表),目前彈藥充足。


本地地產股折讓收窄 欠吸引

本港地產股方面,卓百德認為該板塊過去一年已顯著造好,目前股價對比每股NAV已收窄到20%至30%,與歷史平均水平相若,並不吸引。加上美國加息在即,為該板塊帶來不明朗因素,料其短期將跑輸大市。他建議,待美國落實加息後,若樓價一如所料未有顯著下滑,始是低納吸地產股的時機。


明報記者 葉創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