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概念有價 人力資源貶值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03日 06:35
2015年08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現今世界已變成是知識型經濟,適逢美國的業績期,這種情况更形突出。很多人屢稱美股情况不妙,將會大禍臨頭,但我們回想一下,過去已無數次出現這種情况,但美股卻每次都能絕處逢生,這正正說明美股並非不堪一擊。


今期《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正就是說一群矽谷的精英正在統治全世界!現今世代是「概念」有價,但「人力」和「資源」卻不斷貶值。投資者現在都把焦點放在一些超級品牌如NIKE;或投放在娛樂如迪士尼;又或網絡股如FACEBOOK、GOOGLE等等,以致股價飛升。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財富正被一小撮人所左右,整體大市是好是壞,對這些股票甚至是這群人並沒有絲毫影響。


內地的股票市值約5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但股民約只有1億,平均來說就是每名股民買了約50萬元股票而已。香港的總市值約是中國的一半,換句話說就是香港的700萬人的戰鬥力是比中國的一億股民更具戰鬥力!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影響,如香港投資者的參與度比內地投資者高很多;另外是外資對H股的信心比A股更高。固然這次的救市事件令外資對A股信心盡失,但內地未嘗不可以獨自將A股炒起,因為只要令股民人數增至人口的20%,又令人均投資達到100萬,就可以令現在股市內的資金提升4倍!這個言論固然成立,但又側面說明中國人並不相信中國的股票,這就是長期令中國股市半生不死的原因。


H股累跌 顯政策操作已無用

現在有些經濟專家得出的結論都是A股仍然偏貴,還可以跌很多,但H股卻真的很廉宜,但H股真的很廉宜嗎?H股指數的成分最主要是金融、地產和資源,但在現今的世界卻漸漸失去了原有的價值,H股指數成分股又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高層全都是受聘,而任期又非常短促,變成了全都短視而又碌碌無為,只懂看着國家政策來望天打卦,這樣又怎可能會有創意而可以推陳出新?這種「被動」的公司又怎會有投資的價值?H股累跌驚人,正正說明這並不是廉宜,而是以政策來操作市場現在已不管用。


現今資訊爆炸,很多騙人的技倆現在都無機可乘,從前內地有很多冒充外國品牌的公司仍有利可圖,但現時在互聯網下,一切都無所遁形!這就做成了中國的公司經營愈來愈困難,資金的流向現在已嚴重歸邊,80%的資金都流入了10%的股票之中,以往黃金是避險工具,但現在的避險工具已變成了「好質素的公司」!在知識型經濟下,一切變得高度透明,優勝劣敗就變得異常明顯,令香港公司難以和國際對手競爭。現在市場已變成了「搶雞糊」的年代,若還力主投資在H股的人,其實並不了解世界已告轉變,再沒有「買入——持有——收割」這種投資方式了。


世界變 舊有投資方式失效

和去年11月比較,A股昂貴了很多,但基本情况卻又差了很多。投資概念都仍離不開「一帶一路」,但這是遙遠的故事,現實是中國的製造業危機已迫在眉睫,是必要製造一個泡沫來支持股價,但卻又無從入手。內地的「子彈」其實很多,人均才50萬,肯定是未盡全力,但資金持有人覺得投資股票是九死一生的話,又怎會有新水入市?


投資最忌急戰求功

現在國內的機構投資者的思維正在散戶化,大筆資金的調動變成極端的短視,因此短期的波動可以做成很大的風險,政策的不可預知和市場的瞬息萬變,可令機構投資者損失慘重。屢傳有投資者自殺未必僅是空穴來風,操作投資組合必定要要求穩定度、靈活度和多元度,否則無論做好做淡,其實都是難度甚高。若是沒有見過大風浪的投資者,就算是看對了方向,亦可能給大浪淘沙,在大走勢正式出現前已告殺身成仁!


投資炒賣最忌急戰求功,每次都抱着要去拚命的投資者每每出師未捷身先死。逆市而行、和市場對賭是一個通常會犯的錯誤,市場每天都可以炒賣,犯不着每次都去拚命,明瞭這點,才可安身保命,甚至建功立業,否則就可能萬劫不復了。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節目《e線金融網》,主持︰黃國英、劉羽葳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