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水含鉛超標,由揭發至今,當局仍然停留在危機管理階段,甚至是做得愈多,市民似乎愈不安心。這是因為事態發展已非個別公共屋邨鉛水超標,而是其他一些屋邨,以至私人樓宇豪宅等都有同樣問題。可是一個月了,政府仍然未能講清楚鉛水從何而來,即是原因未明,市民宛如在黑夜之中對抗來襲的敵人,忐忑與惶恐可想而知。政府須盡早交代鉛水來源,讓市民知所趨避,重塑對食水安全的信心。
官員解說含糊其辭
損政府信息公信力
從鉛水發展歷程所見,政府完全知道強固市民信心的重要。當啟晴邨最早確認鉛水超標之後,當局立即駁街喉、提供樽裝水,醫管局為居民驗血,宣示計劃換喉管,對血液含鉛超標居民實施醫療跟進,以至近日決定為受影響居民安裝濾水器等,都是安定民心的措施。隨着鉛水超標屋邨愈來愈多,當局這套安民操作顯得駕輕就熟,正如官員說屋邨驗出鉛水超標將會是新常態,其實,當局的應對處理早已新常態了。
政府擁有大量資源,雖然官員奔忙了一個月,卻未能向市民講清楚發生了什麼事。鉛水揭發之初,官員曾經把責任推給一名水喉匠,並鎖定源頭來自含鉛燒焊物;其後接連有更多屋邨驗出鉛水超標,涉及更多水喉匠和總承建商,官員才改口,不再說得那麼肯定。政府已經驗出7個屋邨的水辦含鉛超標,涉及4個總承建商、3個水喉分判商,隨着擴大驗水範圍至2005年之後落成的屋邨,更多鉛水屋邨勢將出現,涉及的總承建商和水喉分判商或許不止此數。因此,事態發展不僅反映官員起初的無知武斷,也使公衆對當局發布鉛水的信息失去信心。
鉛水超標揭發之初,官員解說時,就供水鏈各個部件的含鉛情况都說不清楚,特別是當時含鉛燒焊物被描繪為罪魁禍首,公衆所得印象是既然燒焊物都不能含鉛,則其他供水鏈部件按理也應該沒有鉛。不過,日前香港電台掌握了政府文件,顯示當局容許屋邨水喉配件含鉛,並獲水務署批准使用。此際,水務官員說供水鏈含鉛不是秘密,並表示水務署沿用英國的配件要求標準,若配件符合標準,食水就不會含鉛超標,云云。
相信官員實話實說,只是過去為何不清楚交代,連港台的也以為供水鏈配件含鉛有問題,公衆就更難有「不是秘密」的認知了。不過,官員的說法扯出一個問題,就是:只要供水鏈配件含鉛不超標就可以使用,因此若燒焊物含鉛在標準之內,理應也可以用。是否這樣,還須官員解答。這個例子,一方面反映所謂行之有效卻不等於與時俱進,英國標準或許未能適用現今的物料和工藝的改變,只是本港主事官員不知不覺;另一方面則說明當局一直對供水鏈配件含鉛含糊其辭,官員沒有清晰解說,連港台也認知偏差,在市民之間造成混淆,對當局發布信息的可信度也打了折扣。
鉛水事件牽涉範圍廣大,特別是今年11月區議會選舉,各個政黨政客都藉此擺出為民請命的姿態,競相驗水,一窩蜂躁動,必然出現泥沙俱下現象,居民接收了政客的信息,被嚇得不知所措的情况已經發生。食水含鉛人人有份,若有政黨政客以「靠嚇」來攫取政治本錢,是不負責任做法,絕不應該。鉛水事態不宜過度操作,以免在屋邨居民之間引起不必要恐慌,這是政黨與政客應有的把持。
要使居民不為偏頗信息所惑,政府的角色和作用至為重要。過去當局在披露基本資料確有不足,徒生誤解,即使為居民驗血,較早時安排為6歲以下兒童檢驗,最新則為8歲。這個年歲差異,在居民之間容易引起不必要混淆,因為啟晴邨等屋邨的8歲以下兒童怎麼辦呢?這種驗血歲數差異,只會折損當局的公信力,也為政黨政客在居民之間,創造更多活動空間。此事反映當局在危機管理層面,仍有考慮不周詳之處。
對鉛水不知不覺
反映機制有盲點
鉛水事件將會繼續發酵下去,因為驗血結果顯示居民血液含鉛水平超標的比例遠較正常為高,有理由相信這鉛水超標一旦在居民的健康狀况反映出來,特別是兒童中招之後,影響將更深遠。除了醫療跟進之外,民間醞釀的索償潮,相信是事態的下一波發展。因此,這件事在未來一段日子,將持續受關注。
歷來,本港以制度較先進,機制較完備為傲,藉此維持社會正常有效運作,但是在食水含鉛事件,說明本港的制度和機制有盲點,因為經過那麼長時間,房屋署、水務署等部門竟然不知道食水含鉛超標,事態揭發之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情况與本港應有表現存在很大反差。現在只能寄望政府盡快清晰交代鉛水源頭和亡羊補牢措施,完善機制,使市民毋須再飲用含鉛超標的食水。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