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詐術 狡辯 暴力 霸權 / 文︰張志剛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05日 06:35
2015年08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一位叫林冠華的同學自殺身亡,令人再度關注所謂反課綱的運動。本人過去在本欄也曾提出過一個觀點,如果論民主選舉制度的形式佈置,台灣的政治制度就算不是民主之最,也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甚至可以說是「人有我有,人無我都有」。普選行政首長、普選立法委員、司法獨立、政黨輪替、新聞自由、公民提名、全民公投,全部俱備,外國政體以三權制衡,台灣更多至五權。在這樣幾近完全民主的體制下,為什麼許多政策事宜都無法在這民主制度內搞定,大政如核電固然爭來爭去,而服貿協議也引起一場太陽花革命!革命,台灣這種民主體制還要革什麼命!是革民主制度的命,還是革國民黨的命,抑或是革馬英九的命!究竟是為民主,還是為了黨爭,抑或為了奪權!到今次的反課綱運動,不過又是反服貿的翻版。所謂課綱的爭議,如果以性質相近、程度相同的事件來計算一下,每年可以算是成千上萬,事件就是不能在制度內解決,而非要佔領教育部不可,而最終更賠上一條寶貴的生命。


之前本欄評論香港「佔中」和其後續運動之遺害,是把許多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人推上刀口,根據一些法庭已經宣判的案件就可以清楚看到這一點。在後面煽動的大律師、大學講師,他們通曉法例,故而知其行止,懂得在紅線邊緣上游走。他們的親兒愛女,一律不上戰場,但人家的兒女,就在慷慨激昂的煽動衝鋒之後,加一句苦口婆心的:請小心自己要負上的刑責啊!換句話說,就是貴客自理,與人無尤。這就是他們的「免責條款」!


推人上刀口有「免責條款」

香港如是,台灣也如是。根據英國廣播電台中文網的報道,林同學本來就有情緒問題,甚至有自殺傾向。以林同學的性格和背景,被煽動上街甚至攻佔教育部,運動搞手應否負責?在後面推波助瀾的政黨應否負責?


當然,搞手早就想好說辭,總之責任往教育部推,政黨就更聰明,一早表明「唔關我事」。這種狡辯伎倆,在香港的「佔中」時早已見慣見熟,在台灣就更是閒話家常。學生背後有沒有政治力量,是哪一個政治力量,台灣人可以評台灣的,香港人可以評香港的。看看哪些人在背後吶喊助威,支持力撐的人,不已經是一清二楚嗎?我還是那一句,無論香港還是台灣,最受害的,就是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社群!


由台北街頭回到香港大學,也一樣上演攻防戰,用的是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戰術甚至語言。情景大家都在電視新聞上看了十遍百遍,詐術之外,更充斥着無恥的狡辯,運動是你搞的,但後果你卻不負責:「我叫咗佢哋離開,佢哋唔走,我都冇辦法!」他們的表情,似瀟灑多於無奈!


當一個人玩火而讓大廈陷於火海時,他還是那樣振振有詞說:「我已經盡力救火,但救唔熄,關我乜事!」如果這不是狡辯,恐怕就是人格分裂了。此情此景,我們還能講些什麼道理呢!此情此景,大概也是似曾相識,「佔中」讓香港市民陷於水深火熱時,不就是有人如斯辯解嗎?今次不過是再度公演而已!


以狡辯去包裝詐術,以暴力去推動霸權,最終只會飲鴆止渴,適得其反。十多年前,泛民絕對不會出此下策,因為放眼全球,放眼歷史,喪失道德憑藉的政治運動永遠不會成功!詐術和狡辯,一般市民駁不倒你,但心中有數;暴力與霸權,不是每人都敢於對抗,但總會有人挺身而出。近日在網上火速互傳一位台灣郭武平教授的帖文,其中幾句是:「台灣有太多專幹蠢事的公民團體,我們平常『明哲保身』任憑他們胡搞。但這次,我認同上述觀點,我要維護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正確知道自己身上流什麼血……」


香港有盧寵茂挺身而出

香港也有一位盧寵茂教授,就算身體受傷,被圍陷險,還是夠膽向橫蠻無理的惡勢力說不!郭盧兩位先生,都不是政治中人,在忍也忍夠、受也受夠的情况下,就是要挺身而出。這些就是真正的中間力量,也只有靠這些平時也不講政治的人仗義執言,才有機會可以撥亂反正!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