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Uber加州官司舉足輕重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07日 06:35
2015年08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顛覆的士業經營的打車應用軟件Uber正面臨嚴峻挑戰,據彭博報道,Uber本周四會出席加州一宗針對該公司的集體訴訟,案中16萬名司機要求Uber承認與他們的僱傭關係,從而「逼」Uber負擔司機的油費。這宗官司不但會影響Uber的利潤,還會拖低它高達500億美元的估值。更值得留意的,是案件的判決會為近年興起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帶來衝擊。


一旦敗訴 恐掀索償潮

Uber自推出以來大受歡迎,其設計以「益顧客」(的士乘客)為主,但對的士司機卻造成不同形式的「困擾」,例如不允許司機收「貼士」,顧客可以對的士司機評分(直接影響司機的生意),而為了爭奪同類「打的」軟件的競爭,Uber不斷在的士司機的收入上打主意,結果引起司機反彈,除了在美國,Uber在世界各地都遇上麻煩。


至今為止,對Uber下封殺令或限制其營運的國家包括德國(去年9月全國禁用)、法國(司機示威遊行引發暴力衝突)、西班牙、印度、韓國(首爾政府對司機以Uber招客罰100萬韓圜)、泰國等。Uber這宗在加州的官司如果敗訴,其他州的索償或「追討損失」將陸續有來,屆時Uber的麻煩會沒完沒了。


消費者得益 傳統商家受害

互聯網掀起的「破壞性創新」正在改變每一個行業的營運,所謂「共享經濟」,其運作的基礎就是透過網絡平台提供資訊,令不動產(住房、酒店)或服務(如打的)能夠物盡其用,滿足不同人士在不同時段的需要,而由於是「共享」,成本得以大幅下降,消費者自然得益。


然而,「共享」涉及責任問題,例如出事時保險由哪一方承擔,很多時候都沒有明確的法律規限,Uber面世之後就發生了各式事故和司機犯罪個案。但縱使爭議不絕,在消費者「熱烈支持」下,Uber仍然深受歡迎。


香港的士業也因Uber令白牌車活動趨於活躍,司機曾集體抗議,然而「民間反應」卻認為傳統的士經營服務欠佳,支持Uber(或其他打的軟件)的「民意」強勁,令的士業的抗議成不了氣候。


即使Uber敗訴,相信互聯網帶動的「共享經濟」也會繼續快速成長。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