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國際藥膳食療學會名譽會長、註冊中醫師譚莉英醫師指,人體以皮膚排汗和大小便散熱,頭頂、背部和腳板為三個主要散熱區。不過,她稱使用小型風扇時,不要集中吹單一位置,應選用活動風向並距離身體三呎以外吹送,否則容易發病。
血液循環失衡易發病
「舉例,如貪方便和涼快,將風扇置於前頸位置,前頸的汗水蒸發得快,體表溫度明顯下降;但後頸沒有受風,汗水相對蒸發得較慢,表皮溫度相對較高,體表血管仍處於舒張狀態,最終導致血液循環失衡,汗液排泄也不平衡,會引致頭痛、頭暈、感冒等症狀,嚴重者會誘發中風。」另外,她提醒流汗時一定要抹乾,亦不要將濕毛巾置於頸項再吹風,因這樣濕氣會倒吸入體內,久而久之會形成「風濕」。
濕毛巾放頸吹風 易倒吸濕氣
譚莉英稱心靜自然涼,香港夏日又熱又濕,開冷氣和風扇無可厚非,因為冷氣同時有抽濕功能,令皮膚乾爽,但切記冷氣或風扇的功能為令室內空氣流通,幫助降溫為主,所以避免固定距離、位置和方向長久地吹着頭頂或面部。室溫以24至25℃最合適,覺得涼快舒適後便應關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