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明報專訊】在現役香港導演當中,林超賢是警匪動作片高手,一向注重動作與裝備的細節實感,跟華語片常見閉門造車、天馬行空的花假拍法不同。1997年林超賢執導首部《G4特工》就顯出對槍械有實際認識;近年由張家輝、彭于晏主演的《激戰》則把綜合格鬥的訓練與比賽拍得逼真,效果強勁。
《破風》細節豐富有劇力
林超賢新作《破風》全無警匪,是以單車比賽為題材的體育勵志片,充分發揮了他的實感動作強項,做到細節豐富,整體亦有劇力。坦白說,我雖然知道單車運動在香港愈來愈流行,出了幾位國際得獎男女「車神」,也看過本港單車舞台劇,但完全不清楚各項單車比賽的規例。看《破風》才知道公路單車賽需要隊際合作,破風手擋風開路,讓衝線手突圍爭標。
劇情主要發生在台灣高雄,連凱培訓單車隊中三位新秀:彭于晏、竇饒和來自韓國的崔始源。片中詳細呈現公路比賽情况,不但緊張刺激,還有台灣各地奇美風景,特別是凌空拍攝高山峽谷與隧道,壯麗而又危險。
彭于晏今次演得很活潑鬼馬,與沉靜內向的好友竇饒同時愛上女車手王珞丹,成為情敵。彭于晏又跟崔始源由拍檔變為競爭對手。故事發展下去,友情、愛情、賽情就構成難分難解的變化,他們在台灣、香港、內地、韓國和歐美各走各路,最後能否再做戰友呢?壓軸高潮的衝線決勝,安排得相當巧妙。
《破風》成績不錯,只是少了林超賢拿手的警匪火爆與奇情懸疑,而且幾乎沒有香港人香港戲,能否吸引到不是單車迷的觀眾呢?總之這是林超賢敢於挑戰難度之作,我覺得一頭一尾都好,中段言情戲比較普通。
單車題材電影不少
說起來,很多電影有單車,集中於單車的不多,我記得幾部佳作值得一提。1948年《單車竊賊》就是世界聞名的意大利新寫實主義經典電影。老影迷當會記得1979年《突破》(Breaking Away)拍攝美國小鎮窮青年苦練單車,亦是寫實感人的好戲,導演彼德葉斯還拍過1968年史提夫麥昆主演的出色警匪片《渾身是膽》(Bullitt)。
較近的有1997年日本片《盜信情緣》,黑色趣怪導演薩布拍攝騎單車的小郵差奇遇,與黑社會鬥法,全靠單車飛馳脫險。還有2003年法國動畫《瘋狂約會美麗都》(Les triplettes de Belleville),描述肥仔拼命練成鋼骨型單車好手,要參加環法大賽,加上古怪祖母和三婆合唱團,很奇詭怪雞。
《神奇4俠》前半拍出人情戲味
今期新片最熱門是美國《神奇4俠》(Fantastic Four),開畫票房照例領先。原作1961年開始面世,創出神奇先生、隱形女俠、霹靂火、石頭人四奇俠,成為「漫威」Marvel漫畫打響招牌的頭炮。十年前大特技電影版很賣座,拍過續集,四俠中最有明星感的是演隱形女俠的謝絲卡艾芭,以及演她弟弟霹靂火的基斯伊雲斯(近年當上很受歡迎的美國隊長)。
現在這部是重新創作的前傳,演員全部換了,沒有大明星,奇在兩姊弟變成一白一黑,霹靂火是黑人,隱形女俠是自小被美國黑人科學家領養的科索沃孤兒。老實說,我對此片本來無甚興趣,因為奇俠群戲已被《復仇者聯盟》系列谷到盡,拍到濫,看到厭了。不過,入場一看,發覺比預期好,不是一味猛飛猛打疲勞轟炸,前半尤其拍出科幻趣味和人情戲味。
首先是「神奇先生」的童年,讀小學已是天才,在車房自製「空間轉換機」,被老師嘲罵,多年後才被秘密科研機構賞識,與其他幾個天才青年合作,親身成功轉移到另一奇異星球,受輻射變為超級異能奇俠。最初的童星十足神童,長大後Miles Teller亦演得有型有格,Kate Mara演天才少女也不錯。前半好在不搞特技奇觀,拍出平凡青少年的不凡。後半變奇俠後反而公式多,新意少,並且兒戲了。可取的是那些天才愛美國但不願被政府收買,其中一個還很憤世嫉俗,甚至反地球反人類,變成大反派「末日博士」。
《攣情告急》「惡搞」同性戀者
法國新片《攣情告急》(I Kissed a Girl)是「惡搞」同性戀者的輕鬆喜劇,英俊男主角即將與同居男友結婚,哪知醉酒與北歐靚女上牀,醒後還迷戀她。此片抵死有趣,雖然男主角背叛了「基族」,但開放世界直變攣,攣變直都不出奇,得啖笑好了。
《破風》細節豐富有劇力
林超賢新作《破風》全無警匪,是以單車比賽為題材的體育勵志片,充分發揮了他的實感動作強項,做到細節豐富,整體亦有劇力。坦白說,我雖然知道單車運動在香港愈來愈流行,出了幾位國際得獎男女「車神」,也看過本港單車舞台劇,但完全不清楚各項單車比賽的規例。看《破風》才知道公路單車賽需要隊際合作,破風手擋風開路,讓衝線手突圍爭標。
劇情主要發生在台灣高雄,連凱培訓單車隊中三位新秀:彭于晏、竇饒和來自韓國的崔始源。片中詳細呈現公路比賽情况,不但緊張刺激,還有台灣各地奇美風景,特別是凌空拍攝高山峽谷與隧道,壯麗而又危險。
彭于晏今次演得很活潑鬼馬,與沉靜內向的好友竇饒同時愛上女車手王珞丹,成為情敵。彭于晏又跟崔始源由拍檔變為競爭對手。故事發展下去,友情、愛情、賽情就構成難分難解的變化,他們在台灣、香港、內地、韓國和歐美各走各路,最後能否再做戰友呢?壓軸高潮的衝線決勝,安排得相當巧妙。
《破風》成績不錯,只是少了林超賢拿手的警匪火爆與奇情懸疑,而且幾乎沒有香港人香港戲,能否吸引到不是單車迷的觀眾呢?總之這是林超賢敢於挑戰難度之作,我覺得一頭一尾都好,中段言情戲比較普通。
單車題材電影不少
說起來,很多電影有單車,集中於單車的不多,我記得幾部佳作值得一提。1948年《單車竊賊》就是世界聞名的意大利新寫實主義經典電影。老影迷當會記得1979年《突破》(Breaking Away)拍攝美國小鎮窮青年苦練單車,亦是寫實感人的好戲,導演彼德葉斯還拍過1968年史提夫麥昆主演的出色警匪片《渾身是膽》(Bullitt)。
較近的有1997年日本片《盜信情緣》,黑色趣怪導演薩布拍攝騎單車的小郵差奇遇,與黑社會鬥法,全靠單車飛馳脫險。還有2003年法國動畫《瘋狂約會美麗都》(Les triplettes de Belleville),描述肥仔拼命練成鋼骨型單車好手,要參加環法大賽,加上古怪祖母和三婆合唱團,很奇詭怪雞。
《神奇4俠》前半拍出人情戲味
今期新片最熱門是美國《神奇4俠》(Fantastic Four),開畫票房照例領先。原作1961年開始面世,創出神奇先生、隱形女俠、霹靂火、石頭人四奇俠,成為「漫威」Marvel漫畫打響招牌的頭炮。十年前大特技電影版很賣座,拍過續集,四俠中最有明星感的是演隱形女俠的謝絲卡艾芭,以及演她弟弟霹靂火的基斯伊雲斯(近年當上很受歡迎的美國隊長)。
現在這部是重新創作的前傳,演員全部換了,沒有大明星,奇在兩姊弟變成一白一黑,霹靂火是黑人,隱形女俠是自小被美國黑人科學家領養的科索沃孤兒。老實說,我對此片本來無甚興趣,因為奇俠群戲已被《復仇者聯盟》系列谷到盡,拍到濫,看到厭了。不過,入場一看,發覺比預期好,不是一味猛飛猛打疲勞轟炸,前半尤其拍出科幻趣味和人情戲味。
首先是「神奇先生」的童年,讀小學已是天才,在車房自製「空間轉換機」,被老師嘲罵,多年後才被秘密科研機構賞識,與其他幾個天才青年合作,親身成功轉移到另一奇異星球,受輻射變為超級異能奇俠。最初的童星十足神童,長大後Miles Teller亦演得有型有格,Kate Mara演天才少女也不錯。前半好在不搞特技奇觀,拍出平凡青少年的不凡。後半變奇俠後反而公式多,新意少,並且兒戲了。可取的是那些天才愛美國但不願被政府收買,其中一個還很憤世嫉俗,甚至反地球反人類,變成大反派「末日博士」。
《攣情告急》「惡搞」同性戀者
法國新片《攣情告急》(I Kissed a Girl)是「惡搞」同性戀者的輕鬆喜劇,英俊男主角即將與同居男友結婚,哪知醉酒與北歐靚女上牀,醒後還迷戀她。此片抵死有趣,雖然男主角背叛了「基族」,但開放世界直變攣,攣變直都不出奇,得啖笑好了。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