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閱報得悉港大十大學院院長於百忙中抽空聯署聲明,關注7月28日,港大校務會議討論有關副校長延遲委任的事宜。聲明中表示維持港大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至為重要,並提到《基本法》有關的規定。
本人曾在港大全職任教超過30多年,退休後至今仍擔任榮譽助理教授席位。30多年來,深感港大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的重要性。但可惜最近延遲委任法律系教授陳文敏出任港大副校長一事,令本人深感不安。因整件事看來都與一筆捐款有關,而這筆捐款正與和平佔中有關連。陳文敏教授雖經港大物色委員會透過全球招聘,而得到該委員會成員一致的推薦,而校長馬斐森亦多次公開表示,為了港大發展需要和長遠利益,希望校務委員能早些通過委任,但校務委員會竟然藉着調查報告,以陳文敏教授因處理捐款不善為由,不通過其任命,而決定等候新聘用的首席副校長上任後,才作最後決定。
整個人事任命過程,是顯示出港大人事任命,已經不是以人才表現和資歷為主要考慮,而是受政治因素所影響。此事見微知著,可謂影響深遠!於是引起學生、校友和社會人士的嘩然。在7月28日的第二次校務會議時,學生代表提出重新討論該決定的提案,但結果提案終被否決。其後出現有學生衝入會議室的事。
由於此事件,引起各位院長在聲明中表示「深感不安」,及「在任何情况下,我們均不能縱容任何企圖擾亂大學正常運作的不文明行為」。本人誠意希望港大參與聯署聲明的院長們,在不能容忍任何擾亂大學正常運作的不文明行為之餘,也試圖去了解當時學生為什麽要衝入會議室呢?
已故美國學者羅斯(J. Rawls, 1971)曾指出,與其質疑進行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的人,不如去理解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做。相信參與行動的學生們是明白到,採取該等行為是會備受批評的,但仍然決定這樣做,又是為了什麼呢?各位院長會否認為學生們,正如各位同樣關注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呢?
盼院長向校委會提改革建議
在此,本人亦想藉此與各位院長分享一件港大的往事和就此事的一些感想。本人猶記得1972年,在港大進修社工系第二年時,在—次導修堂中,已故社工系何志(P. Hodge)教授曾說過,大學生在大學時期不擇善固執,畢業後往往為了事業和生計,便會傾向唯唯諾諾,流於自保了。現在回想起當年何志教授的教誨,心有同感。本港近年出現不少社會不公義的事,而且,社會的核心價值受到侵蝕,很多人包括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都只是明哲保身,甚或保持沉默。近日部分報章更將該些衝入會議室的港大學生視為紅衛兵,口誅筆伐,不斷抹黑。作為老師,只想說一句,同學們的擇善固執,會令到港大作為中西文化匯聚的自由堡壘,多了一份保障。本人心存感激。只不過仍想補充一句,據理力爭可以,暴力傷人,以暴易暴不為也,因暴力只會帶來進—步的暴力,是解決不到問題的。
最後謹希望各位院長能抽出寶貴時間,會見港大學生代表,加強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並向校務委員會提出改革建議。希望院長們能真正為保衛港大長遠利益而付出努力,並期望同學以非暴力方式,繼續保衛港大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更祝願港大保持學術自由的傳統,培養人才,促進本港社會開放和多元化的發展!
作者是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本人曾在港大全職任教超過30多年,退休後至今仍擔任榮譽助理教授席位。30多年來,深感港大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的重要性。但可惜最近延遲委任法律系教授陳文敏出任港大副校長一事,令本人深感不安。因整件事看來都與一筆捐款有關,而這筆捐款正與和平佔中有關連。陳文敏教授雖經港大物色委員會透過全球招聘,而得到該委員會成員一致的推薦,而校長馬斐森亦多次公開表示,為了港大發展需要和長遠利益,希望校務委員能早些通過委任,但校務委員會竟然藉着調查報告,以陳文敏教授因處理捐款不善為由,不通過其任命,而決定等候新聘用的首席副校長上任後,才作最後決定。
整個人事任命過程,是顯示出港大人事任命,已經不是以人才表現和資歷為主要考慮,而是受政治因素所影響。此事見微知著,可謂影響深遠!於是引起學生、校友和社會人士的嘩然。在7月28日的第二次校務會議時,學生代表提出重新討論該決定的提案,但結果提案終被否決。其後出現有學生衝入會議室的事。
由於此事件,引起各位院長在聲明中表示「深感不安」,及「在任何情况下,我們均不能縱容任何企圖擾亂大學正常運作的不文明行為」。本人誠意希望港大參與聯署聲明的院長們,在不能容忍任何擾亂大學正常運作的不文明行為之餘,也試圖去了解當時學生為什麽要衝入會議室呢?
已故美國學者羅斯(J. Rawls, 1971)曾指出,與其質疑進行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的人,不如去理解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做。相信參與行動的學生們是明白到,採取該等行為是會備受批評的,但仍然決定這樣做,又是為了什麼呢?各位院長會否認為學生們,正如各位同樣關注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呢?
盼院長向校委會提改革建議
在此,本人亦想藉此與各位院長分享一件港大的往事和就此事的一些感想。本人猶記得1972年,在港大進修社工系第二年時,在—次導修堂中,已故社工系何志(P. Hodge)教授曾說過,大學生在大學時期不擇善固執,畢業後往往為了事業和生計,便會傾向唯唯諾諾,流於自保了。現在回想起當年何志教授的教誨,心有同感。本港近年出現不少社會不公義的事,而且,社會的核心價值受到侵蝕,很多人包括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都只是明哲保身,甚或保持沉默。近日部分報章更將該些衝入會議室的港大學生視為紅衛兵,口誅筆伐,不斷抹黑。作為老師,只想說一句,同學們的擇善固執,會令到港大作為中西文化匯聚的自由堡壘,多了一份保障。本人心存感激。只不過仍想補充一句,據理力爭可以,暴力傷人,以暴易暴不為也,因暴力只會帶來進—步的暴力,是解決不到問題的。
最後謹希望各位院長能抽出寶貴時間,會見港大學生代表,加強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並向校務委員會提出改革建議。希望院長們能真正為保衛港大長遠利益而付出努力,並期望同學以非暴力方式,繼續保衛港大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更祝願港大保持學術自由的傳統,培養人才,促進本港社會開放和多元化的發展!
作者是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