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經濟規模總值大約為87萬億美元,當中55萬億美元貢獻來自美、中、日、歐四大經濟體,觀乎四大經濟體系現時的經濟情况,問題可想而知,尤其是過去幾年一直依靠大量熱錢流入的區內新興市場,自然更是成也熱錢、敗也熱錢,一旦資金流趨勢逆轉,新興市場難免首當其衝。
內地的問題,總有內地的一套解決方法,手法高明與否及能否被認同是一回事,但始終中國是以規劃先行,市場從來都是次要,大不了當局頂多減慢資本市場開放步伐,作為危機應對,亦在所不惜。
但美國情况就截然不同,美國加息可以打兩面牌:單從考慮美國自身經濟情况、或同時考慮到外圍形勢。若考慮前者的話,耶倫仍然可以用通脹太低為理由反口拒絕加息;至於後者,如果稍為涉及到政治考慮的話,問題就會變得更加複雜。
不當一回事 往往變大件事
可以說,就算美國基本上是毫無加息意圖,聯儲局依然會用加息的預期,作為牽制其他市場的籌碼,大玩狼來了,其他尤其新興市場每每被嚇破膽。
簡單加息四分之一厘,又是否會構成世界末日、市場危機?當然不會。
與近日市場對美國加息煞有介事討論再討論相比,近期很多意見仍然堅持,債券大賣、本港的通脹掛鈎債券亦大收旺場、全球的高息投資工具、尤其是房產信託基金更極受追捧,市場行為在在顯示,市場根本不把加息當作一回事。
正正就是不當是一回事,以後往往可能構成大件事,皆因既然市場持份者之中有一大部分,完全對可能加息是採取不信任,以及毫無準備的態度的話,一旦真的狼來了,將可以怎麼辦呢?美國對上一次加息,幾乎已是十年前,作為左右全球市場資金流向的首席央行,如果十分之一世紀以來首次正正式式調整貨幣政策,潛在影響當然絕對不能忽視。
貨幣急跌 打亂新興市場
彭博早前有報道指出,全球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原來不知不覺已經跌至1993年以來低位,今年平均跌幅更達到8%,論跌勢,更是2008年以來最嚴重。貨幣走勢問題已經打亂了區內央行的金融政策:巴西不斷加息捍衛貨幣雷亞爾,惟年內跌幅仍超過兩成,完全是典型金融危機格局;墨西哥要限制外匯兌換;南非、馬來西亞貨幣已觸及超過十年低位;俄羅斯利息更是時加時減,最近因為經濟問題減息半厘,但貨幣即時應聲了3%,為正宗狼來了預演綵排。
明顯地,經濟問題與走資,都是觸發貨幣跌勢的元兇,但要解決經濟問題,就要涉及寬鬆貨幣政策,惟政策之所以被視為雙面刃,可從資金因低息出現更大外流壓力中反映。
資金撤走 未見盡頭
更弊傢伙的是,儘管從貨幣及股市層面,資金持續出現外流,但佔比資金最多的債券層面,資金反過來是持續流入。
以10年政府債券為例,新加坡息率只有2.3厘、南韓也只得2.4厘、泰國雖談不上一線,但債息亦僅僅2.8厘而已。
一眾區內市場的債息表現,在在反映現時的低利率,是建基於美國沒有可能加息的預期,但如果加息預期升溫、甚至乎美國原來並非靠嚇、利率真的在反預期下被調升了的話,美國十年債息就算稍為微升,即已經足夠爬過區內很多債券回報了,新興市場繼股、匯災後,債災亦似一觸即發。
由此可見,走資的確已經說得太多,但可以斷言,走資或者仍未到盡頭。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內地的問題,總有內地的一套解決方法,手法高明與否及能否被認同是一回事,但始終中國是以規劃先行,市場從來都是次要,大不了當局頂多減慢資本市場開放步伐,作為危機應對,亦在所不惜。
但美國情况就截然不同,美國加息可以打兩面牌:單從考慮美國自身經濟情况、或同時考慮到外圍形勢。若考慮前者的話,耶倫仍然可以用通脹太低為理由反口拒絕加息;至於後者,如果稍為涉及到政治考慮的話,問題就會變得更加複雜。
不當一回事 往往變大件事
可以說,就算美國基本上是毫無加息意圖,聯儲局依然會用加息的預期,作為牽制其他市場的籌碼,大玩狼來了,其他尤其新興市場每每被嚇破膽。
簡單加息四分之一厘,又是否會構成世界末日、市場危機?當然不會。
與近日市場對美國加息煞有介事討論再討論相比,近期很多意見仍然堅持,債券大賣、本港的通脹掛鈎債券亦大收旺場、全球的高息投資工具、尤其是房產信託基金更極受追捧,市場行為在在顯示,市場根本不把加息當作一回事。
正正就是不當是一回事,以後往往可能構成大件事,皆因既然市場持份者之中有一大部分,完全對可能加息是採取不信任,以及毫無準備的態度的話,一旦真的狼來了,將可以怎麼辦呢?美國對上一次加息,幾乎已是十年前,作為左右全球市場資金流向的首席央行,如果十分之一世紀以來首次正正式式調整貨幣政策,潛在影響當然絕對不能忽視。
貨幣急跌 打亂新興市場
彭博早前有報道指出,全球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原來不知不覺已經跌至1993年以來低位,今年平均跌幅更達到8%,論跌勢,更是2008年以來最嚴重。貨幣走勢問題已經打亂了區內央行的金融政策:巴西不斷加息捍衛貨幣雷亞爾,惟年內跌幅仍超過兩成,完全是典型金融危機格局;墨西哥要限制外匯兌換;南非、馬來西亞貨幣已觸及超過十年低位;俄羅斯利息更是時加時減,最近因為經濟問題減息半厘,但貨幣即時應聲了3%,為正宗狼來了預演綵排。
明顯地,經濟問題與走資,都是觸發貨幣跌勢的元兇,但要解決經濟問題,就要涉及寬鬆貨幣政策,惟政策之所以被視為雙面刃,可從資金因低息出現更大外流壓力中反映。
資金撤走 未見盡頭
更弊傢伙的是,儘管從貨幣及股市層面,資金持續出現外流,但佔比資金最多的債券層面,資金反過來是持續流入。
以10年政府債券為例,新加坡息率只有2.3厘、南韓也只得2.4厘、泰國雖談不上一線,但債息亦僅僅2.8厘而已。
一眾區內市場的債息表現,在在反映現時的低利率,是建基於美國沒有可能加息的預期,但如果加息預期升溫、甚至乎美國原來並非靠嚇、利率真的在反預期下被調升了的話,美國十年債息就算稍為微升,即已經足夠爬過區內很多債券回報了,新興市場繼股、匯災後,債災亦似一觸即發。
由此可見,走資的確已經說得太多,但可以斷言,走資或者仍未到盡頭。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