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在豬肉價格高漲下,前者按年增幅1.6%,微高於市場預期的上漲1.5%;後者則按年下跌5.4%,跌幅大於市場預期的5%,反映內地產能過剩未解決,去庫存化壓力仍重,加上之前公布的外貿及PMI數據均大遜預期,顯示內地經濟非但未能反彈復蘇,甚至有進一步惡化之虞,經濟學者憂慮若情况沒改善,通縮風險將重臨。
7月份CPI升至1.6%,創了9個月新高,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指,主因是豬肉價格上升,7月豬肉價格按年上漲16.7%,升幅比6月擴大9.7個百分點,對CPI的貢獻也從0.2個百分點擴大到0.48個百分點。不過內需疲弱之下,非食品價格漲幅收窄至1.1%,令整體CPI只有0.2個百分點升幅;而作為上游通脹指標的PPI已連續41個月下滑,且比6月大幅倒退0.6個百分點,創下2009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顯示企業生產動力繼續薄弱。
由於月初及上周六(8日)公布的PMI和外貿數據都反映內外需齊齊疲軟,中國經濟再陷低迷局面,加上股市大跌無法帶來財富效應產生消費,令中國面臨通縮的危險再度擴大。
經濟師:減息降準作用不大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直言,非食品通脹放緩而PPI跌幅擴大,可見中國的通縮形勢嚴峻,官方應該要加碼寬鬆以抗通縮。內地券商中信建投報告亦指,CPI低於預期,工業領域通縮則持續41個月,且產能過剩、內外需不振和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徘徊繼續壓迫反彈空間,預計第三季中國GDP回落至6.8%,通縮將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雖然市場憧憬人行或會繼續減息降準救經濟,但從人行早前公布7月份中期借貸便利(MLF)淨回籠1345億元(人民幣•下同)及近期逆回購操作,顯示市場流動性充裕,未必有需要降準;而減息雖降低借貸成本,但市道低迷,企業願否貸款成疑。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梁兆基便指出,減息降準對經濟刺激作用不大,因現時企業大量負債,即使減息後資金亦只會還債而非投資;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也認為,減息降準已不能帶動經濟回升,目前最重要是開拓市場需求。
明報記者 陳子凌
7月份CPI升至1.6%,創了9個月新高,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指,主因是豬肉價格上升,7月豬肉價格按年上漲16.7%,升幅比6月擴大9.7個百分點,對CPI的貢獻也從0.2個百分點擴大到0.48個百分點。不過內需疲弱之下,非食品價格漲幅收窄至1.1%,令整體CPI只有0.2個百分點升幅;而作為上游通脹指標的PPI已連續41個月下滑,且比6月大幅倒退0.6個百分點,創下2009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顯示企業生產動力繼續薄弱。
由於月初及上周六(8日)公布的PMI和外貿數據都反映內外需齊齊疲軟,中國經濟再陷低迷局面,加上股市大跌無法帶來財富效應產生消費,令中國面臨通縮的危險再度擴大。
經濟師:減息降準作用不大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直言,非食品通脹放緩而PPI跌幅擴大,可見中國的通縮形勢嚴峻,官方應該要加碼寬鬆以抗通縮。內地券商中信建投報告亦指,CPI低於預期,工業領域通縮則持續41個月,且產能過剩、內外需不振和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徘徊繼續壓迫反彈空間,預計第三季中國GDP回落至6.8%,通縮將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雖然市場憧憬人行或會繼續減息降準救經濟,但從人行早前公布7月份中期借貸便利(MLF)淨回籠1345億元(人民幣•下同)及近期逆回購操作,顯示市場流動性充裕,未必有需要降準;而減息雖降低借貸成本,但市道低迷,企業願否貸款成疑。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梁兆基便指出,減息降準對經濟刺激作用不大,因現時企業大量負債,即使減息後資金亦只會還債而非投資;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也認為,減息降準已不能帶動經濟回升,目前最重要是開拓市場需求。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