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昨日宣布就申辦2023年亞運,展開6星期的公眾諮詢。當局估計,亞運會相關開支高達447億元,扣除本身已在政府規劃中的基建設施成本301.7億元,直接開支亦需要145億元,門券、贊助和其他經濟收益總收入預計會有15億元,換言之舉辦兩星期的亞運會將虧本近130億元,即每個香港市民承擔約1800元。雖然開支龐大,但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多番強調,場館在亞運會後可供市民及運動員長遠使用,承諾「不會生出大白象」。
承諾「不會生出大白象」
曾德成解釋,今次申辦2023年亞運是「不容錯過的合適時機」,但承諾政府「決不搞缺乏長遠效益的華麗工程」,亦非為政府戴上光環。至於成功申辦的機會,曾德成表示中國在未來兩屆都不會有城市申辦亞運,評估後香港有一定機會,特區政府亦會爭取中國奧委會支持。
自2000年申辦06年亞運敗於多哈手中,香港在事隔10年後重提申辦亞運建議。政府昨日發表諮詢文件,粗略評估舉辦亞運的開支和估計收益,並作為期6星期的公眾諮詢。諮詢期在11月初結束後,政府會總結意見,最遲在年底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明年1月底向亞奧理事會遞交申辦文件,各理事會成員會在7月投票決定最終主辦城市。
年底申撥款 明年初遞申請
申辦亞運專責小組組長陳育德指出,預算舉辦亞運的總開支為447億元,當中302億元早在政府規劃內、是長遠體育設施的建造成本,包括有望成為亞運主場館的啟德多用途場館、兩個新體育館等。另有137億至145億元是亞運的直接開支,包括額外興建或提升現有場館,以及其他營運成本等。另場地未來的管理、保養費用,預算每年開支為1560萬元。
至於收入方面,政府估算門票、商品銷售、贊助收益等最多為8.6億元,而其他經濟收益則最多有6億元,總收入為14.6億元。換言之若以這次亞運的直接開支扣除總收入,估計亞運會將虧本近130億元。
選手村分公私營方案
被問到使用龐大花費舉辦亞運是否物有所值,曾德成指香港是多元城市,各方需求都很重要;但扶貧、環保與辦亞運並非互相排斥,加上18區都有強烈呼聲加強體育設施,相信所用資源是值得的。
亞運會需要有3000個單位的選手村,政府現有兩個方案,一是由發展商興建私人住宅項目作為選手村,由政府提供較低地價,折讓比率則未有定案;另一方案是交由公營機構興建及營運選手村,曾德成稱政府對此持開放態度,會聽取市民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