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調適心態減摩擦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1日 06:35
2015年08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相信不少父母亦遇到如鍾太的問題。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註冊社工施倩俐認為,父母及祖父母應各自調適心態,才能減少摩擦﹕


◆父母方面

(1) 別期望祖父母負責管教

以祖父母的年紀及體力,未必有心力管教孩子。父母應記着他們只是照顧孫兒及與孫兒玩,管教是父母的責任。調節對祖父母的期望,便不會容易動怒。


(2) 別打擊老人家自尊

不少人到老年,會綜合一生經驗為自己評分。但當成為祖父母後,自己的處事方式卻經常被質疑,老人家會感到失落,曾有不少個案,祖父母因感到委屈而哭着找社工。父母應多留意祖父母的心理狀况,以免打擊他們的自尊。


(3) 年代不同 應予理解

祖輩及父母輩相隔一個年代,來自不同背景,須明白知識、處事手法不同是在所難免。


(4) 免正面衝突 另覓管教時間

若祖父母與父母的照顧方式不一致,例如他們愛惜孫兒,又或怕飯餸冷掉、孫兒吃得不整潔,因此愛餵他們吃飯,其實父母毋須執著,亦不必正面爭執;可於祖父母不在的時間教導孩子,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調節。


◆祖父母方面

(1) 放下「父母」角色

祖父母要明白孫兒是屬於「別人」的家庭,縱使孫兒是自己子女所生,亦要尊重子女的管教方法,清楚家庭的界線。


(2) 別包庇孩子

將管教責任全權交給父母,若覺得父母很嚴厲,看到孫兒哭時於心不忍,可選擇離開現場,不要當面批評孩子父母或包庇孩子,此舉會令父母之後更難管教。


(3) 心軟時找「護身符」

面對孫子的央求,例如想吃糖果,但父母不允許,祖父母又不知如何處理,心軟之時,可致電給子女,由父母與孩子直接對話,讓子女成為你的「護身符」。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