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需更高層次監管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1日 06:35
2015年08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大陸A股在2007年也出現過一次狂飈熱潮,但當年的股市上升都是投資者真金白銀投入市場的資金,並沒有融資槓桿在其中發揮作用。但是今年5、6月的A股狂潮,主要是由融資槓桿推動,殺傷力也特別驚人。


內地學者易憲容提供了一些數據:從中國的融資融券業務開展以來,融資餘額由1000億元增長到1萬億,要花上近3年的時間;然而這一輪牛市融資餘額由1萬億元增至2萬億元,只需100天,即3個多月。融資融券再加上股市場外資金一併湧入股市,是A股在早前一路暴升的主要推手。


至於按內地媒體的推算,A股市場的資金槓桿是從去年開始持續增長,截至今年5月底場內融資規模超過了2萬億元,加上場外配資,資金規模約4萬億元。事實上,券商的兩融(融資融券)業務,監管當局是完全掌握的,但未見有任何行動,也沒有對市場發出警告。高槓桿再加上A股的主力投資者是大批散戶,如此格局,股市暴升暴跌是必然常態!


避免各自為政 政策衝突

股市槓桿比率過高的風險,監管機構不可能不知道,內地有一種分析認為,監管機構出於功利的考慮,在市場低迷時為了搞活股市,往往會對於大槓桿的現狀隻眼開隻眼閉,甚至樂見高槓桿發揮功能,因為非如此「人造牛市」無法誕生!

銀行方面,傳統信貸領域需求不足,自去年開始整頓影子銀行,銀行理財產品資金在缺乏出路之下,大量流向股市,令傘形信託和場外配資大行其道,為股市泡沫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彈藥。


大陸的金融體系分別由人民銀行、證監、銀監、保監分頭領導,它們任務不同,也有各自的利益考量,但在當前金融業環環相扣、互聯互通的情况下,為了更有效地推動金融業發展,中國政府應該成立一個統籌各監管單位的高層金融機構,避免各自為政,也可減少因本身利益考量而造成的政策衝突。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