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小學雞媽媽﹕玩具氾濫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1日 06:35
2015年08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報載調查發現,六成半港童擁有至少50件玩具,一成半表示玩具多到數不清。三成半受訪家長每月買玩具花掉2000元,半成曾經買下一件過萬元的玩具。


小孩需要玩具,但玩具其實不需要多。史前念的中學經濟科告訴我,有一個現象叫「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不斷遞減。即是說,孩子收到的玩具愈多,每次得到的滿足和興奮感便愈少。聰明的父母當然都懂得,但是為了孩子接到玩具一刻,臉上迷人的燦爛笑容,又忍不住一買再買。


不過香港大部分孩子需要的,其實不是更多更貴的玩具,而是更有遊戲價值(注意是遊戲價值不是金錢價值)的玩具,以及更能容納遊戲的心思和空間。


積木育創意 不是說明書讀解

一位遊戲師姐姐曾跟我分享這經驗﹕玩具設計師驕傲地展示新款玩具,只要孩子發出聲音,玩具便以聲音回應,不同聲音會換來不同聲響。由於當日主題是「創意工作坊」,遊戲姐姐笑言自己想「擲番茄」,因為在這個玩具之前,孩子極其量只能扮扮聲音,看看設計師預備了什麼。他們沒參與遊戲,也沒投入創意,只是被逗樂了。


積木也是好玩的建設遊戲,但是倘若把積木弄得太過美輪美奐——譬如這塊是太空船船頂、那塊印了太空員模樣,盒裏還附說明書,大大小小的積木全都編了碼——那麼遊戲價值又打了折扣。公平地說,這個玩具依然有價值的,而且孩子學懂看說明書,小手指製作成品後,那種成功感真叫人高興。然而,這些積木縱有上天下海變化多端的主題,那些創意也不是屬孩子的。


下次玩厭一件玩具要送它走之前(請送人送機構,不要送進垃圾桶),不妨換個思維重新發現——太空船積木也可以變身消防車玩具或者相當實用的筆筒。至於其他玩具,隨時不只有說明書列明的玩法。不妨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看看有沒有別的東西,能與舊玩具擦出新火光。


廢紙發泡膠 就是創意玩具

我家兩小玩具不算多,但弔詭的是,玩具不多反而為創意助燃。早陣子小子入營跟哥哥姐姐學做大型羅馬炮架,回家後拿幾張廢紙捲捲砌砌,微型炮架大功告成;某回我們在路上撿到幾塊大型發泡膠板,高高興興拿到平台進行飛行實驗,後來它們都變成各式各樣的飛機。大自然也有各種「玩具」,單單是沙灘上的沙,幾乾幾濕加幾多水,堆什麼在上面放什麼裝置,已經激發無限創意。


只要打開遊戲的心情和空間,處處都有玩具,不一定要進商場買。


作者簡介﹕愛採訪愛孩子,出版作品包括《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合著)。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這個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


文﹕蘇美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