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積極不干預 早就不存在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2日 06:35
2015年08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梁振英接受新華社專訪,談一帶一路及香港未來發展;《明報》編輯心水清,把梁振英的訪問跟早前也是新華社做的財政司長曾俊華訪問作比較,指梁的訪問比曾的要長——眾所周知,內地官方喉舌做事都極有分寸,早前曾俊華在「習握手」之後再加一個新華社專訪,引來了各式解讀,認為跟2017特首選舉有關,現在新華社專訪梁振英,篇幅更長,自然有「分量更重」的意味,平衡了曾俊華專訪引起的種種揣測。


梁特放話 說給現屆官員聽

梁振英從競選特首開始,就標榜自己懂得用盡中央政策,他在專訪中談到中國政府現在力推的一帶一路時,就提出要成立一個專門機構推動,為國家扮演「超級聯繫人」角色(筆者得承認並不明白此一名詞的真正意思)。


配合中央政策,是特首必須承擔的責任,然而,梁振英在專訪中也特別強調,「特區政府在發展經濟方面必須放棄過時的『積極不干預』思維,適度有為地引導和配合企業。」這段話,則明顯是說給部分現屆政府官員聽的,尤其是那些從港英年代過渡而仍然對前朝的經濟思維「不離不棄」的人!


回歸之後,特區政府財金官員已很少再提「積極不干預」,一來政治不正確,無謂為前朝的政策招魂;二來董建華政府在房屋、環保、教育等各個環節「革新除舊」,積極有為,在政策上明確宣示「積極不干預」已成為歷史。


曾蔭權政府的港英年代「痕迹」依稀可見,但他用的是「小政府、大市場」,也不再提「積極不干預」,而在他擔任財政司長期間入市打大鱷,正是積極干預市場的代表作,曾蔭權對「政府干預」的問題當有深刻體會。


梁振英在專訪中視「積極不干預」是阻礙香港經濟的絆腳石,事實卻是「積極不干預」曾經指引過香港政府在經濟發展上取得輝煌成就。經濟思維和管治策略貴乎因時制宜,積極不干預已經過時,但現屆政府的「適度有為」又取得了什麼政績?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