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民幣國際化 貨幣政策須更透明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3日 06:35
2015年08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幣「意外」貶值。人行在周二宣布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以增強市場化程度,並一次過把人民幣貶值近2%。最近金融市場關注人民幣的焦點,是中國正全力爭取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這是邁向國際化重要一步,一般人認為中國政府為達目的,必會令人民幣在下半年保持強勢,周二的貶值消息,因而變得有點意外。


商品價大挫 PPI連跌數年

從宏觀數據看,人民幣確有貶值壓力,特別是出口下跌明顯,今年7月份的表現更差於預期,出口下跌達8.9%。除此之外,匯率強勢也令中國的PPI(生產者價格指數)持續下滑,中國7月份PPI同比下跌5.4%,跌幅比6月的4.8%更大,更嚴重的,是內地的PPI已連續幾年下跌,跌勢更有擴大趨勢,原因是國際商品價格大跌,內地對基本工業品的需求又疲弱。強勢人民幣對出口和PPI都不利,估計中國政府也樂見人民幣貶值。


從市場供求來看,人民幣貶值也是「順理成章」的。央行公布的人民幣中間價,主要來源是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問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換言之,各銀行給央行提供中間價,需視乎整體供求情况。目前在外匯市場買美元拋人民幣的量正持續增加,各銀行自然向央行報出更符合市場供求的中間價,人民幣被拋售,匯率自然要向下調。


人幣被拋售 匯率自向下調

以目前大陸的經濟表現,加上市場上人民幣的供求情况,人民幣兌美元下跌將是一個趨勢。尚幸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仍算豐厚,而且錄得穩定的經常帳順差,否則人民幣將跟其他新興市場一樣,貨幣正大幅貶值。


事實上,新興市場貨幣受美國加息、中國經濟放緩和大宗商品價格「疲不能興」,包括俄羅斯、巴西、印尼、馬來西亞,貨幣貶值幅度都偏高,和它們比較,中國無論在經濟和金融上都較穩定,即使貨幣貶值,也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人民幣貶值並不令人意外,反而是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無從捉摸,令市場無法做好準備。人民幣要國際化,央行的政策就應該保持穩定提高透明度。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