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主動貶值影響深遠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3日 06:35
2015年08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行突然大幅下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就內地目前的經濟情況,實在不難理解,但亦為環球金融市場帶來更多變數。


貨幣貶值下,一般最直接受惠的是出口。內地7月份出口貨值按年大跌8.9%,人民幣貶值固然是內地出口行業的及時雨;加上內地通脹水平相對溫和(肉類除外)、內需疲弱,貨幣貶值有鼓勵國民提前消費作用。


值得留意的是,人行強調今後設定匯價中間價,將參考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供需與國際主要貨幣變化,即更加貼近國際外匯市場的走勢。換言之,加快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才是今次人民幣大幅貶值的核心目的。中央目標十分清晰:爭取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盡快回心轉意,把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子,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掀貨幣戰 新興市場加速走資

不過,人民幣大幅貶值亦有副作用。例如不少跟中國存在出口競爭關係的亞洲國家,普遍視今次人民幣貶值為新一輪匯率戰爭。亞洲多隻主要貨幣匯價全線受壓,資金甚至有加速撤離新興市場的風險,環球股市亦受壓。中國與區內各國的經貿關係,短期恐怕會跌至低點。


美元與人民幣息差持續擴闊,亦是問題之一。正當中國在一邊廂又減息又減存準並決定直接貶值之際,另一邊廂美國聯儲局的加息態度則愈趨強硬。有專家估計,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每貶值1%,便有多達400億美元資本流出中國。投資者需慎防內地資本淨流出的情況惡化,令中國外匯儲備水平受壓。


紓地方債壓力 添離岸債成本

人民幣貶值雖然有助紓緩地方債壓力,但會大大加重中資企業的離岸發債成本,尤其是以歐元及美元計價的企債,因為日後到期贖回的時候,企業的外幣兌換成本將大大攀升。有專家指出,單以本周二官方主動下調人民幣中間價1.9%計算,估計中資企業發行歐元與美元的離岸債成本,因而增加約100億美元!


人民幣匯價走勢更貼近市場,合情合理。但能否維持貨幣貶值的秩序,則相當考驗領導人的智慧與技巧。


■本周環球金融市場預測:

黃金(現貨):1048至1108美元

日圓(現貨):122.80至125.80美元

滬深300(現貨):3700至4100點

(轉載自《王冠一財經頻道》周一會員通訊;更多數據可參考《冠一多空指標》www.c1syndex.com)

wongsir.com.hk

冠一資產管理 首席策略師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